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互聯網領域的一些事件演變越來越像娛樂界,借用美團網CEO王興的話來說:“從相殺到相愛轉變只需一個長假,從愛情到婚姻事業必須長期經營”。
想必這件事情大家都有所關注,就是10月8日,美團和大眾點評完成了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的又一次神奇合作,兩家殺的你死我活的團購網站在一夜之間“結婚”了,雙方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
這是繼“滴滴快的”、“58趕集”、“攜程藝龍”之后,今年互聯網行業的第四樁由資本推動的合并案。
團購模式的消費者錯覺在談這次事件之前,或許我們需要從營銷的角度先了解下“團購”這種模式的本質。
團購模式之所以吸引用戶,無非是讓用戶覺得通過團購平臺能夠獲得價格上的優惠。
那么這些團購網站到底是不是新時代的雷鋒,為了讓消費者享受更具性價比的消費,建立了團購網站?難道它們自身不從中漁利,而是提供了一個平臺讓大家一起參與其中來以數量的優勢進行砍價?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從表面來看,這種模式似乎為消費者創造了價值,至少在價格上獲得了不同程度的讓利。
但深入觀察其模式會發現,原來團購并不是雷鋒,而是一種生意。
一邊打著低價旗號吸引用戶,一邊平臺要獲取利潤,不論是廣告的形式或是高額的抽成,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借助于一個簡單的數學題來理解這個模式。
比如一個雞蛋本來是賣1塊錢,商家可以獲取3毛錢的利潤,結果與團購網站合作之后銷售價格變為9毛,另外要支付團購網站1毛錢的抽成,此時商家的利潤由3毛變成了1毛。
當然,團購網站給出的理由無外乎是“我可以給你帶來更大的銷量”,因此對于商家而言可以理解為薄利多銷。
這種商業邏輯有沒有可能成立?當然是有可能的,不過前置條件是消費的總需求是可以持續放大的。
也就是說本來這個市場的雞蛋消費需求是10個,結果由于價格從1塊變成了9毛,于是消費需求就放大到了15個,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商家與團購網站合作的“薄利多銷”邏輯是能成立的。
但是如果一個市場的雞蛋消費需求總量并沒有因為雞蛋的價格從1塊變成了9毛,從而發生了明顯的需求放大效應,此時對于與團購網站合作的商家而言,這個薄利多銷就是個“坑”,或者說就是個美麗的謊言。
當然,也不是說這種模式完全不能為商家創造效益,從理論階段來看是完全有可能為商家創造邊際效益。
舉例來說本來A餐館的餐桌是20桌,客流量是15桌,多余了5桌,此時通過團購的價格敏感度吸引一些本來在家里吃飯的人群到A餐館吃飯,這個時候空置的5桌就變成了團購行為所產生的邊際效益,但現實情況中這種行為發生的可能性只是偶然概率。
另外一種則是商場中有N家餐廳,其中A跟B是競爭對手,只有A與團購網站合作,于是A就借助于團購網站的變相降價來吸引消費者,這在理論上也是可行的。
但如果A與B都跟團購網站建立了合作關系,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理解就是“高跟鞋效益”,也就是說當所有的女性都穿上高跟鞋的時候,其實與所有女性都不穿高跟鞋的效果是一樣的,也就意味著他們的競爭優勢又處于平衡線上。
總之不論以上何種情況,在現實商業交易中,團購并沒有從真正意義上為商家創造價值,反而剝奪了商家原有的合理利潤,加劇了商業的價格競爭敏感度。
顯然,做為商家也不是吃素的,當然明白團購模式的套路,當商家在銷售價格被拉低,以及變相給團購網站支付回扣之后,其正常利潤必然受到影響。
此時,商家要想維持原有的利潤,必然會朝著以下兩個方向演變:一是在產品銷售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如果超過了邊際效應,其結果必然是降低產品品質或服務,簡單一點理解就是偷工減料;另外一種就是變相地提高產品的銷售價格,然后再以團購的方式讓消費者覺得自己通過團購網站占到了便宜,這也是當前電子商務屢禁不止的虛假促銷行為。
下一篇:關于O2O的這13點思考 或許能顛覆你之前的認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65%的創業公司失敗的真實原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