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自“雙創”,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提出以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還沒踏出校園就已經積極投身于創業當中。
ofo誕生于北大校園,更有還未進入大學校園的00后就已拿到千萬融資當起了CEO,特別是近年來政府在政策上對大眾創業的不斷扶持,看似為年輕人打造了一個不錯的創業環境。
創業的門檻開始變低,創業者也有日漸低齡化的趨勢,創業仿佛已經逐漸變成一種新的社會潮流。
然而關于“90后、大學生創業”的話題近年來一直爭議不斷,很多行業大佬都曾公開表達過自己不會投資剛畢業或沒畢業的創業者,但也有不同的聲音,馬云就說過年輕人不要打工要去創業。
根據麥可思研究院聯合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近3年來,畢業大學生創業率基本在3%左右,光在2017屆大學生中就約有21.3萬人選擇了創業,并且成上漲趨勢,而畢業半年后自主創業的2014屆本科畢業生中有46.9%的人三年后還在繼續自主創業。
究竟是什么讓新時代的年輕人都陷入了“創業潮”?1. 躁動的青春,互聯網造勢為鼓勵大眾創業帶動就業,今年政府針對創業者的痛點難點,出臺了多項幫扶政策,同時也加大了經濟上的支持力度,不僅降低了貸款申請條件,還放寬了擔保和貼息要求,為創業者們掃清障礙。
創業門檻的降低,讓不少年輕人看到了希望,特別是隨著近些年,一批又一批自媒體人的崛起,讓“創業”顯得過于簡單,獲得成功也變得輕而易舉。
互聯網時代下成長的年輕人,在肆意青春的年紀大多都有著一顆躁動的心,加之大多自身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優越,張揚且自信成為了90后一代身上鮮明的特征,在他們看來只要自己足夠優秀,創業必定會成功。
2. 媒體的鼓吹,社會大環境的渲染從《中國合伙人》到《社交網絡》,從“90后青年天使輪融資超500萬”到“95后CEO身價百萬”,無論是娛樂生活還是現實報道,都在大肆鼓吹年輕人創業。
同樣也正是因為這樣“過多”的90后創業“成功”案例,給了懷抱創業夢想的年輕人一劑有力的強心針。
隨著經濟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新時代的90后,不再愿意循規蹈矩。
同時強烈追求物質生活的欲望成為了年輕人創業的動力,尤其是在社會“創業大環境”下,周邊朋友都在創業,仿佛自己不創業就被這個時代給拋棄了。
3.對現工作的不滿意,渴求自由微博上有一個段子,領導不要罵年輕人,因為他們不爽就會辭職,要罵那些有房有車的中年人,因為車貸房貸壓得他們不敢。
雖然是個段子,但也從側面反映了當下的一個社會現實,很多年輕人選擇創業的初衷就是因為想要一份靈活的工作,而不是死板的朝九晚五。
根據人中國人民大學發布《2017年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顯示,超過30%的大學生選擇創業的最大冬季就是為了追求自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在《全球化智庫2017》的報告中也顯示,28%的年輕人認為創業是最大程度上實現自我價值最有效的途徑。
4.資本推波助瀾,90后創業狂歡讓“90后”對創業趨之若鶩,自然少不了資本的推波助瀾,近年來“90后獲百萬融資”的新聞屢見不鮮,一些投資人,極其喜歡投資帶有90后標簽的年輕人,他們甚至并不在意產品或者商業模式,只是希望能夠借此機會贏得“90后”主流網民群體的歡迎。
與其說投資方投資的是“90后”,不如說他們是在借此贏得一次自我宣傳的機會。
在國內資本越發不缺的情況下,投資方顯然也在想盡辦法去吸引優質可投資的創業項目,去爭奪被投資者。
無論是神奇百貨創始人王凱鑫,還是ofo的創始人戴威,在“90后”、“95后”的個性標簽加持之下,都輕而易舉地得到了千萬級別的融資,一時風光無限。
在資本和媒體熱捧下,讓公眾加深了對這些90后創業的認可和支持。
也正是看到了這群“90后”標簽的宣傳效應,更多的資本開始尋求和押注90后創業者,而資本的狂歡,也讓更多一批90后看到了創業的虛假繁榮,開始一個接一個的投入其中。
年輕人真的都適合創業么?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干。
當下的年輕人真的都適合創業么?創業是一個非常艱辛的過程,所以也導致了現在每日數以萬計的公司在消亡。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創企的失敗率為80%左右,企業平均壽命不足3年,而大學生創業失敗率更高達95%,只有46.2%的創業90后存活。
為什么大多90后創業以失敗告終在中國,創業所要面臨的問題遠比想象的多。
1. 不僅人生經驗不夠,在資源、人脈、資金、行業經驗、對商業模式的認知上還有所欠缺,更遑論對市場需求有什么深度理解了。
這些固有因素都是導致其抗風險能力弱的主要原因。
2. 急于求成,易跟風。
某些“90后”短期內通過炒作個性標簽獲得了部分關注或短暫的成功,仿佛找到了成功的捷徑,以至于妄圖通過個人影響力帶動整個公司的運營,自我表現欲過強,導致個體和公司之間的關注失衡。
3. 國內實際上對大學生的創業環境并不友好有人覺得,如今社會已經形成了一個人人創業的良好氛圍,社會、學校、資本三方都為了年輕人創業路上燃起明燈,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報告顯示,目前創業的絕大數創業的90后們的啟動資金都來自自籌,其中考父母親朋的投資占主要構成,而能獲得商業的風投及政府資助的只有不到百分之五。
有人能在風華正茂的年紀成就傳說,有人也注定只能落寞收場。
“90后”創業并不應該只是年輕記憶里的一次天真的狂歡,想要在殘酷的商業資本斗爭突出重圍,不能僅僅靠著滿腔熱情和販賣夢想的炒作,90后們更應該回歸商業競爭的本質,認清定位!
下一篇:90后快遞小哥親歷十年天貓雙11,25歲全款買房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聚焦創業痛點,從《延禧攻略》剖析制勝法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