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他是中國最活躍的投資人之一,進入投資圈近10年,頗為資深;投資了世紀機緣、蘭亭集勢、聚美優品等多家上市公司,“戰果”累累。
但徐小平與傳統眼光的投資人形象,還是有所不同。
在很多人看來,投資向來是理性、務實和逐利的事情。
投資人做出的每一項投資,都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以追求最大的回報為目標。
作為真格基金的創始人,徐小平卻恰恰相反。
他感性、大膽,甚至有些不計后果,典型的“非典型”投資人。
對于有夢想的人張口要錢,徐小平來者不拒:毛大慶這樣的著名高管,可以從他那里拿到錢;陳歐這樣的海歸精英,也是他的“菜”;連一個高中都沒畢業的“孩子”,聲稱要做群租房,也融到了6000元……徐小平當然不是“錢多人傻”,只是他更看重夢想,愿意提供每一位創業者機會。
“誰知道你成不成功,誰知道市場需不需要,你試一試又怎么樣呢?”這是創業最好的年代,當然,也是給予創業者資金“營養”并從中有所得的投資人和投資資本的最好時代!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其實投資人也是在創業,只不過,普通意義上的創業者是將自己的創意和產品、服務推進市場,投資人則是將手中的資本推進創業和創業者這個“市場”。
就此來說,在今天的創業大潮中,創業者和投資人是當之無愧的兩大主角,沒有創“一號”和創“二號”之別!創業者離不開投資人的資金注入,投資人也離不開創業者提供給他們的無限可能。
只有創業者創業成功,投資人才能收獲豐厚回報。
當我拋出《艾問頂級投資人之創客法則》第一集的標題時,“人人都可以創業成功嗎?”徐小平一句話頂了過來,“廢話,為什么創業就一定要成功呢,就業的就是成功嗎?我覺得這是社會的愚昧,難道一定要成功嗎?寫作要成功嗎?”徐小平鼓勵人人皆可創業,把創業看作就業的2.0,將創業者的的結局分為“通往羅馬的七條大道”,除上市、并購、轉型、連續創業、做現金生意、加盟創業之外,創業失敗是第七條路,而羅馬“意味著家庭,意味著歸宿,意味著成功,意味著目的地”。
與絕大部分投資人不同,徐小平眼中的“創業失敗”其實也不算是最壞的。
在投資圈里被很多投資者看作隨性甚至“拍腦袋”就做決定的徐小平,在探討創業的結果時仍然不改心靈導師痕跡:“創業者最壞的結局,是回到他原點的最高處,成為職場上的炙手可熱的人。
有什么不好呢?拿著我的錢試了一把,證明了自己,長板短板,然后再重新出發,這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一次社會試驗,這個試驗每天都在誕生著。
傳統意義上的成功者,就是拿到更多的錢,碰到更多的人,有了利潤,但是每天每日也在解放著無數的傳統意義上的失敗者,傳統意義上的失敗,就是那種碌碌無為,不敢冒險,然后一輩子在幻想中,虛度青春的那種人,人的一生應該怎么渡過呢?不應該在白日夢中,看著別人的成功,臨淵羨魚,人的成功應該是一步一步走向自己夢想的彼岸,中間你會嗆水。
”創業成功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是小而又小的小概率事件,而且每一個人的創業歷程都有各自的跌宕起伏與悲欣,他們的成功也很難復制,兩個創業者堅守相同的創業原則,結果卻天壤云泥者也屢見不鮮。
無論何時,創業都必須具備商業常識,如使命感、注重用戶至上、用戶需求導向、用戶體驗、創新……其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到人類在世界種下的第一顆商業種子。
而這些常識,可能是一些創業者在創業一開始就忽視的,甚至拋棄的。
恰如徐小平所說,“創業輔導,猶如就業輔導一樣,猶如攝影指導一樣,猶如廚師也有新東方的,所以任何事情都需要指導,這個是社會包括我在內的共同的責任。
”所以,他堅持“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換個角度看世界,更應該換個角度看待青年人,看待創業青年。
”這種淡化功利色彩看待成功的嶄新價值觀,也許能夠為創業者減輕心里負擔,但是,于他們而言,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很難說清。
但是,或許可以給“唯利是圖”的投資圈注入一股不一樣的新鮮思維。
下一篇:褚時健:贊成全民創業 自己暫時不放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美國第一年輕富婆奮斗史:31歲身家45億美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