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他是“90后”,也是一位創業者。
在中關村,一群年輕人從21歲左右就開始創業,為中關村增添了新的標簽——21歲現象。
1992年出生的鄭曉宇,生性愛玩,高中時就開始“不務正業”創立搖滾網站,到大二時干脆休學,正式闖入創業大軍,創業項目就是為想玩的人找玩的地方。
一路“玩”到現在的他,成為了中關村獲得天使投資最年輕的創業者之一,玩著玩著,錢就來了,夢想也就近了。
9:30邊吃邊談投資也會打哈哈鄭曉宇的一天是從早上9點開始的。
“玩”就是他所創立公司的主題,公司“玩聚北京”是一個社交平臺,說的簡單點,就是為年輕人提供一個“玩什么”、“和誰玩”、“去哪玩”服務,比如在他們的微信公眾號上,你可以搶到便宜的Party門票,搶到酒吧便宜的紅酒,還可以和志趣相投的人組局。
他的公司最早在亦莊,后來參加了位于中關村創業大街上的“36氪孵化器”孵化項目,項目允許他們在那里入駐三個月,在成功獲得投資后,公司搬到了三里屯,為的就是跑夜店聯系客戶方便。
雖然公司不在中關村,但他的一天還是愿意從中關村開始,住的地方選擇了距離創業大街不遠的蘇州街,開車5分鐘就到。
鄭曉宇覺得,這里是投資最活躍的地方,充滿了機會。
9點半,他在創業大街上的一家餐館里,見了一位頗熟悉的投資人,兩人一邊吃早餐一邊侃了半個多小時。
投資人希望他們能趕快簽訂投資框架協議,但鄭曉宇現在并不像兩年前公司剛成立時那么著急找投資人,因為自己的公司似乎很熱門,該是對投資人占據主動的時候了。
時而和對面的投資人聊聊投資,時而“打打哈哈”。
投資人也說了說一些其他的投資項目,讓他給點意見。
14:00開例會就是“罵街吵架”快到中午12點,鄭曉宇來到公司。
這是一間敞開式的辦公室,地方不大,用透明玻璃隔開幾個空間,每個人都能看到其他人在做什么。
公司二十幾個人,全部是“90后”。
不斷撞擊新火花,似乎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
在會議室,鄭曉宇和同事們討論了公司的新業務。
以前公司做的是個人線上服務,大家可以到平臺上找到好玩又便宜的地方。
“很多人開始問我們能不能為單位定制聚會服務,沒問題,利用現有的資源,這對我們來說不是難事”,說干就干,一周之后,為中小企業定制聚會套餐的服務網頁建成了,就在這一天,網站正式上線。
周二的這一天下午2點,正是公司每周的例會時間。
罵街,吵架,在這一群“90后”的工作例會上,不“和諧”聲音不絕于耳,大家也都不在乎。
鄭曉宇也沒少挨罵,“這就是我們的風格,大家都無所謂,回頭喝喝酒就和好了”。
在鄭曉宇看來,這種罵街吵架式的例會比一本正經的會議效率更高,大家自由表達觀點,快速解決問題。
16:00肄業生老板游說北大學子這幾天,公司可能馬上要來新人了。
例會結束后,鄭曉宇火速趕往北京大學,因為下午4點多有場聯合校園招聘,他作為公司負責人需要在會場的講臺上說幾句吸引應聘者的話語。
“好玩”是鄭曉宇這次演講的關鍵詞,“在這里,你能去北京最好玩的地方,靠 刷臉 就能喝到頂級酒吧最好的酒。
”曉宇的話,對于喜歡玩的年輕人來說,聽上去頗具號召力。
以招聘方身份在大學校園里侃侃而談的鄭曉宇,自己卻是個沒有念完大學的肄業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本來是想在大二休學后再回校園念完,沒想到成為了一個沒有大三的人”。
此時的鄭曉宇開始了神游。
從高中開始,鄭曉宇就開始玩樂隊、辦Party、走酒吧,還加入了一個互聯網的創業團隊去拓展商家,一家一家去談。
后來創立了專注于中國地下搖滾的網絡電臺,當時也有廣告商青睞,但都被他拒絕了。
用他的話來說,“純粹是為了夢想,不想讓廣告給毀了”。
玩了三年,還“混”上了“一本”大學的鄭曉宇,到了大學校園就更不安分了。
大二就向學校提出了休學申請,跑出校園創業去了,從小打小鬧到玩了真格的。
經過了幾年的起起伏伏,鄭曉宇權當交了學費。
有段時間,公司賬上只剩下幾千元。
還有一次公司8個人,卻要裁掉一半,“大家哭了一場就散了”。
現在的公司還真是玩轉了,繼天使投資后,還簽下了A輪融資的框架協議,他預計最晚在今年5月的估值會達到1億元。
次日3:00“這時候發郵件最合適”從北京大學的校園走出來,鄭曉宇一天的工作遠遠沒有結束。
他和公司的市場總監先到三里屯的一家高端酒吧談合作。
“錢”當然是雙方討論的焦點,鄭曉宇詢問商家怎么結賬?能給玩家什么樣的優惠?是否能刷電子票?商家詢問他們公司怎么收費?有了糾紛怎么處理?由于酒吧、KTV這樣的地方都是夜間活動場所,夜晚工作對于鄭曉宇和同事們來說,也成為了習以為常。
即使在辦公室,大家也往往是晚上10點才離開。
回到家的他,打開電腦,處理一些文案,為客戶CEO發發郵件,“夜里兩三點,這時候發郵件是最合適的,這樣他們一大早就能看到了”。
凌晨3點多,忙碌的一天就這樣過去了,鄭曉宇才會爬到床上進入夢鄉。
(記者 韓娜)記者手記自由的“90后”創客青春,炫酷,激情。
見到鄭曉宇,撲面而來的是一股年輕的味道。
玩搖滾,玩夜店,也玩出了自己的生意經。
“首席跑腿官”、“互聯網的創業狗”,他在微信朋友圈里這樣稱呼自己。
作為創業導師,他在北京頂尖大學的講臺上向大學生、研究生講述自己怎么玩出了估值1億元的公司,此時的他,是一位手拿肄業證的輟學者。
在他的口中,侃侃而談的是各種讓“70后”有些招架不住的時髦詞,聊的是如何在夜店靠“刷臉”就能夠玩得盡興。
時而他會說自己就是小屁孩,讓你覺得他的天真未退,時而他說出的企業交叉式運作,又讓你覺得他有著很多年長者沒有的成熟老到。
也許“90后”就是這樣讓人琢磨不透,而作為一位“90后”創業者,他有著讓人羨慕的聰明和令人佩服的勤奮,“天才+勤奮”,這樣的詞語用在這一代創業者的身上有些老套,但再加上“自由”,也許正是對他們的最好詮釋。
下一篇:一個普通創業者自述,我曾經歷的新聞掮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兄弟創業:如何打造1億的T恤公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