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我是陳君,在國內創業十多年的香港人,2000年創辦了國內第一家Flash動畫公司——ShowGood;2005年由于種種原因我離開了,現在創建了奇寶。
從ShowGood到奇寶,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希望能給現在和我一樣走在創業路上的伙伴一些啟發,也希望奇寶能夠得到大家的支持。
一、相信互聯網會改變世界——ShowGood.Com 1996年,我在朋友家第一次接觸網絡,當時我就覺得這個神奇的東西能改變世界,我很希望自己能投身到網絡中去,成為用它改變世界的一份子。
1999年,網絡經濟席卷全球,其中一家美國藍山電子賀卡公司非常火爆,在他們的網站上,用戶可以互相發送設計精美的電子賀卡。
這種互動的形式使得信息一傳十、十傳百,全球性的傳播,絕對是病毒式的,快速而猛烈。
我就在想,如果我能在電子賀卡中設計一系列人物造型被大量的發送,從而吸引到足夠的眼球來聚集一定的知名度,就像迪士尼里的動畫人物一樣,形成一個品牌,這樣的商業前景無疑是巨大的。
所以在2000年的時候,我來到廣州成立了一家做電子賀卡的網絡公司,希望有一天能擁有屬于自己的“米老鼠”。
二、《大話三國》的火爆——從網絡公司變成動畫公司 在開發一系列電子賀卡的過程中我就在思考:塑造怎樣的形象能更加受到大眾的歡迎?我在很多的想法中選出了四個主題,包括了我哥哥提議的Q版三國主題,然后找來了不同的人分別開發。
當時有一批廣州美院的學生在幫我們制作電子賀卡,我就挑選了其中一個學生負責三國這個主題。
在開發的過程中,我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改變升級,慢慢地開發的內容超過了一個電子賀卡能承載的范圍,不知不覺的形成了超過一分鐘的網絡動畫片。
完成后的作品就發布在公司的網站上,反饋信息很快來了,最受歡迎的是三國系列,考慮到當時資源的不足,我就停掉了其他三個系列的內容開發,全力開發三國系列。
經過2000年到2003年這三年多時間沒日沒夜的開發,過百人對這個項目做出了不同的貢獻,使得《大話三國》系列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甚至有很多國外網友都非常喜歡我們的作品,延伸開發出來的作品包括MV、《小兵的故事》、《三國外傳》等等,產品有公仔、圖書、DVD和授權開發的網絡游戲等,網易曾經提供數據:《大話三國》單一的作品月瀏覽量超過1.6個億。
另外,漫畫出版第一本就熱賣十萬多冊,動畫片更是有很多的電視臺爭相盜播,ShowGood也從一家原意只是發行電子賀卡的網絡公司搖身變成了原創動畫公司。
三、再次嘗試——網絡電視臺(SGTV) 2001年,伴隨著《大話三國》的流行,我更相信網絡經濟的潛能是巨大的,在對網絡自由傳播的力量和傳播速度進一步思考之后,我產生了一個更大膽的想法——SGTV。
SGTV就是搭建一個自己的內容發布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給我們的會員提供自主開發的原創精品內容以及優質的服務。
而我們則通過收取廣告費和一定的會員費來支撐這個平臺更好的運轉。
網絡的世界是自由的,所以,大家可以隨時觀看,不受時間限制,從而產生足夠的眼球經濟,這就是SGTV最大的價值所在。
(這個商業模式和現在國內的樂視TV以及國外的Netflix推出的會員付費觀看頻道的是一樣的。
) 但這個想法在當時來說太超前,參與公司日常運作的人和投資方沒有一個人能理解。
曾經有一個投資人當場反駁我:“你知道搭建一個電視臺需要多少錢嗎?”然后他就直接走掉了。
很無奈也很可惜,像現在的樂視TV以及Netflix的股票已經達到幾百億,SGTV的大方向是正確的,如果當時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以及團隊的共同努力的話,我想現在大家的回報都是很可觀的。
不管其他人怎樣想,我還是繼續堅持。
在2002年的時候,為了能夠推出SGTV,我專門成立了一個項目組來開發專門的收費內容,就這樣,《小兵的故事》系列動畫誕生了。
經過辛苦的籌備,到了2003年,我們終于搭建了一個短信付費觀看平臺(當時還沒有支付寶、小額付費等網上支付渠道),《小兵的故事》第一個月的收入兩千多,第二個月三萬多,到第三個月就已經達到九萬了。
但是,就在這個平臺剛盈利的時候,政府碰巧在這個時候發布了一個紅頭文件:所有的SP公司不可以做代收費業務。
在當時申請一個全網SP牌照需要一千萬的注冊資本,國內的牌照申請也不對香港人開放,所以沒辦法繼續做了。
當然,作為一家內容公司,我們還可以通過電視臺、音響和圖書出版這些傳統途徑去發布動畫內容,但總是年頭賺年底虧,因為和我們合作的出版發行公司總是在簽訂一份正規的合同、付過一兩次版權費之后,就名正言順的盜版了。
最后其他的股東也對國內的政策和商業環境失去了信心,沒有了再投入的意愿。
我一直苦苦撐過了2004年。
到了2005年,經過好幾次融資之后,我已經失去了控股權,對公司的日常運營也沒有了話語權,加上和其他股東經營理念的分歧,我選擇了離開。
四、總結與反思 第一,偏離初心。
其實ShowGood的愿景是一家網絡科技公司,而《大話三國》的成功使我在運營的過程中太偏向于內容開發而忽略了網絡平臺的經營,在SGTV這方面沒有足夠的投入。
第二,對國內員工心思的不理解。
剛回國的那幾年,我不太能理解國內員工的思想價值觀和思考問題的邏輯,絕大部分的員工不明白期權、股票對他們的意義,都只是抱著打工的心態,更不相信網絡經濟,反而是我說得越多他們越覺得我在騙人,如果當時我能找到一群愿意和我共同奮斗的人的話……俱往矣!(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在十多年后的今天,土豆網創始人王微先生在北京新創辦的追光動畫公司里,也遇到了同樣心態的動漫員工。
) 第三,管理團隊缺失。
我本身讀的是市場營銷,對美術制作和網絡技術這些方面并不了解,當時也沒有找到認同我的理念并且具備專業能力的人一起來經營公司,所以在這些方面管理起來很辛苦,也吃了很多的虧。
第四,資本運營。
2000年3月份,網絡經濟泡沫爆破,全世界的網絡公司基本上都融不到資,在那個階段我非常艱難的找到了一些小的天使投資人,大的投資公司那幾年基本退出了市場,而且我接觸的投資人都在香港廣州那邊,而當時絕大部分香港的投資人不愿意“投資”互聯網公司,只愿意做傳統的“買賣”,所以很難有資本來落實這件事。
第五,政策和商業環境的局限。
像上文的關于SP公司代收費的紅頭文件、國內盜版猖獗等等,這些我沒有辦法改變。
最后,在這些內因和外力的影響下,有這樣的結果也是必然的。
不過幸運的是,我做出了《大話三國》這個受到大家喜愛的動漫品牌,這也證明了我對網絡科技大方向的把握是正確的。
五、新的起點——奇寶控股有限公司 在2007年iPhone推出的時候,我隱約嗅到這個平臺或許能實現SGTV。
直到2009年iPad推出的時候,就選擇了去做幼教的內容發布在iOS這個平臺上,然后一步步地做幼教版SGTV。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在iOS這個平臺上展現不了我所有的想法,很多功能我們無法實現,其次是我們在提供應用的時候大部分家長不愿意去付費下載,甚至會選擇盜版。
2010年我決定在安卓的平臺上做幼教SGTV。
同時,我想加入新元素——硬件銷售(平板電腦) 為什么要加入硬件銷售? 第一,伴隨著iPad的流行,我想在未來平板電腦的市場中它發展的方向應該會有細分,會出現不同功能、不同目的的平板,那其中一個一定會是幼教。
第二,國內的消費習慣上,大部分的消費者不太愿意為應用付費,但他們會為一個硬件買單,如果我們把自己開發的內容打包在自己的硬件中,再加上互聯網的增值服務來提供給大家,這種“互聯網+內容+硬件+服務”的捆綁銷售更容易打開國內的消費市場。
第三,更幸運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小米誕生了,它的成功幫我證明了“互聯網+內容+硬件+服務”這種商業模式有很大的發展前景,成為了我說服投資人和團隊的有力武器。
在這個項目運作的過程中,不管是在投資人還是團隊方面,我還是遇到了很多和以前相同的問題,不過這一次我沒有妥協。
在團隊方面,發現有和我理念不同無法談得來的人,我會請他離開,一個團隊的理念必須保持一致,之后,才是共同的努力奮斗。
在資本運營方面,我碰到了很多不同風格的投資人,香港投資人大部分看上了一個項目就想要控股,一些國內的投資人對起步階段創業團隊的要求很多。
但怎樣也好,我只選擇那些愿意放手讓我去運作的投資人,他們只會在我有需要的時候給我提供幫助,基本不參與公司的日常運作,這一次我寧愿拿少一點的錢也要把控整個公司發展的權利。
直到現在,產品改了好幾個版本之后,馬上就要面臨市場的審核了。
下一篇:四年,這個深圳的屌絲團隊憑什么登陸華爾街?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樂蜂網李靜:從主持人到創業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