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一個大佬,看完《變量的土壤》給我打了個電話,八卦粥。
他說,聯想還是真是業務單一,就像一列長長的火車,一條單線,越來越長…… 他又說,楊元慶從29歲就當火車頭,一口氣拉了21年,拉著這列越來越長的火車全球跑......全球轉…… 然后,他吸口氣說,當年看少帥楊元慶,多么羨慕…… 今天一想,楊元慶拉起這列火車,然后一拉一輩子,50歲還在當火車頭…… …… 他說,你覺得,楊元慶還會再當多久火車頭?楊元慶之后,會由誰再拉這列火車呢? 想起吳曉波老師最近的旗幟性標題《把世界交給80后》。
腦子里過了下聯想80-85后的領軍人物形象,略感茫然。
不過,柳老板(柳傳志)能有今天的成就,不能不分功于和他在90年代初就重倉的幾個年輕人。
比如楊元慶,比如朱立南,比如郭為。
說到神州數碼的郭為,不知多少人知道他曾經去大亞灣蓋過2年房子。
那一年郭為31歲。
在這之前,他是聯想總裁辦最年輕的成員,他27歲的時候,作為聯想企劃辦總經理,打出了聯想的經典廣告語:“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而31歲業績出眾,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業界影響力,對自己高度自信的年輕人,被扔到大亞灣那片荒地,看著民工蓋房子。
沒有朋友,沒有可談話的人,沒有對他未來的承諾甚至描繪…… 如是兩年。
兩年,700多天的委屈,郭為為什么不辭職? 馬云說過,員工為什么要辭職?原因無外乎兩個,錢給少了,心委屈了。
其實,原因還有一個,沒有知遇之恩。
恩情淺。
郭為25歲MBA畢業當年,當聯想企劃辦總經理,28歲進總裁室。
這是什么?知遇之恩。
陳宗周提拔24歲的黎和生當《電腦報》(90年代IT類發行量最大的報紙)編輯部主任。
這是什么?知遇之恩。
李學凌對一個看上去很屌絲的兄弟說,兄弟,你被徹底低估了,到我這來,加10倍,讓他們看看你的樣子。
這是什么?知遇之恩。
我慶幸自己在中國的一個小地方長大。
那個年代的小地方,沒什么商業,也沒有什么機會,人只有合作,才能從大自然里,討出點有利于生存的好處。
在那樣的環境里長大,使我長成一個“中國人”。
中國的傳統文化里,不談利益。
中國的傳統文化,講“利害”,講“恩義”。
知遇之恩不是“錢”,是“恩義”。
給一個人多少錢,讓他一輩子不離開你?人生的大抉擇里,錢往往是P。
柳傳志做到了。
楊元慶、郭為、朱立南……他比他們大20歲。
當年,40幾歲的柳傳志,選中了20幾歲的他們,重倉之。
后來這群人的全部青春都獻給了聯想。
并一生感恩。
所以柳傳志是教父。
前兩天,朋友圈一直在瘋傳吳小波老師的《把世界交給80后》。
我其實想對一些儼然有成的60、70后朋友,問一句,你有沒有曾經象柳傳志觀察楊元慶一樣,觀察你公司比你小20歲的人。
其實,今天的你有機會重倉他們。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自古有糧有餉就有兵。
而那真的能為你萬里馳逐開疆拓土,會和你死守陣地浴血不退的一將,不是你靠招聘來,加薪50%就留的住。
要靠老板自己有識人之明,以恩義之道,重倉人心。
下一篇:挖財APP李治國創業記:從5萬到5000萬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羅永浩創業自述:我做手機這兩年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