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柳傳志按部就班過日子,享受家庭的樂趣,這是“過日子”。
寧可冒著風險,也愿意向前沖,尋求更大的人生價值,就是“奔日子”。
創業者,都是“奔日子”的人。
采訪整理|本刊記者袁建勝《聯想之星》:聽說您一直在使用微博、微信這些很前衛的網絡工具,您已七十多歲,還對這些新事物保持興趣,這算是您的另一個“我”嗎?柳傳志:這個比較簡單,像微信、微博,都是極為簡單的工具,憑什么我不會?微博是了解社會整體狀況的一個有效渠道,但是我只看,很少寫。
微信倒是很常用,我有很多個群,比如公司的最高管理層,大家經常在里面互相交流看法,也不用一定坐下來開會,很方便。
另外,我還有自己家庭的群,還有包括兄弟姐妹在內的大家庭的群,還有同學的群,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的群,等等。
每天看看這些就忙得不得了,這都是正常的,不能算什么新事物。
如果說我現在還能做聯想控股的領導人,最起碼的一點,就是在某些方面,還有不亞于年輕人的思維和能力,這才有資格坐在這兒工作。
如果只是為了自己還有存在感,而不是對聯想這家企業有好處,我絕對不會做這樣的工作。
比如2000年的時候,我發現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再在工作之余,研究關于IT產業、互聯網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精力有些跟不上了,就立刻決定不做聯想集團的CEO了。
另一方面,我覺得自己在做企業方面,領悟了一些更深刻的內涵,可以幫聯想拓展新業務,豐富新領域,就從事集團戰略和拓展業務諸如投資等方面的工作。
事實也證明這樣做是正確的。
如果聯想集團一直沿著高科技產業這條單一的路走下去,今天可能處于一個比較危險的境地,經過集團業務的多元化,聯想控股降低了這一風險,能夠繼續發展下去。
聯想和我之間的關系是雙向的互相需要,如果聯想不需要我,我還堅持不走是不行的;如果還需要我,我自己卻不想干了,那也不行。
《聯想之星》:您有很多圈子,特別是4月的綠公司年會上,您還親自操刀做主持人。
在不同的圈子,您是如何轉換角色的?柳傳志:不管是在企業家,還是在其他圈子里,我覺得自己還是有特殊價值的。
我們從做實業起家,后來又涉足投資等其他領域,從中提煉和總結,怎么把事做得更好、更扎實,我自己有比較深刻的了解。
特別是我更喜歡的實業,是非常有挑戰性的,怎么把產品做好,又通過營銷手段讓人家了解和接受,這里面充滿了想象力。
聯想控股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是整體上市,需要我們在幾個行業里都要做到領先,這必須要有創新,比如聯想之星,雖然屬于投資這個領域,但是我們就想做得與眾不同。
雖然我的年齡相對比較大,但有了前面的積累和發現,又保持某種活力,在守正出奇的時候,我可以出“大奇”。
回到主持人這個話題,我為什么要這么做?就是覺得現在很多會議和論壇,越來越流于形式,而不注重內容,比如通常要有很多重要人物出場,這樣顯得規格很高,但是內容比較散,討論不充分,問題說不清道不透。
既然我要主持這個會,就要改變這些現狀,在保證內容集中、豐富的前提下,通過更活潑的形式展現出來。
我有想法,也有能力這么做。
《聯想之星》:您最近又提到,自己當年創辦聯想時,就是覺得日子再這么過下去不行了,您能否具體談一談,當年是什么讓您有這樣的想法呢?柳傳志:我的想法就是,不愿意庸庸碌碌地活著。
人通常分兩種:一種是“過日子”的人,一種是“奔日子”的人。
出于自己和家庭的考慮,努力過更好的生活,實現一些目標后,按部就班過日子,享受家庭的樂趣,這是所謂“過日子”。
還有一些人,寧可冒著風險,也愿意向前沖,尋求更大的人生價值,這些就是“奔日子”的人。
當年我就覺得自己是“奔日子”的人,有了這個想法,再回想自己之前40年的沉默生活,就覺得更憋屈,當時的體制只要有一點縫隙,我就要堅決地鉆出來,自己創業。
《聯想之星》:“奔日子”的人,通常是比較辛苦的,在做企業的過程中,您有沒有過要放棄的想法?柳傳志:肯定辛苦,而且也有風險。
我有一些大學同學,很平穩地度過一生,也都挺好。
還有一些計算所的老同事,當年也是下海創業,結果卻不怎么好。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我就不覺得辛苦,真是這樣。
你看美國的籃球運動員,身體多壯,中國籃球運動員根本沒法比,他們平時肯定做大量的肌肉訓練,吃很多苦,才有這樣的結果,但他們心里一定很高興,愿意這么做才能練出來。
做企業是我自己的選擇,我為什么不高興、不愿意呢?聯想創業時,中國還是以計劃經濟體制為主,有很多需要改革的舊制度,我們要有所突破,難免會走到紅線面前,要非常謹慎、小心,這些事讓我不高興、不愿意。
如果有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大家在基本規則下進行良性競爭,做企業的人能夠靠自己的學習、思考,想出很多好辦法把企業做好,那就更好了。
《聯想之星》:在您看來,和您1980年創業時相比,現在的環境有什么不同?柳傳志:盡管還不夠完善,但目前我們已經基本建立了市場經濟的環境,總體來講,制度環境比過去要好。
環境對創業更寬容,也就意味著個人的思想、方法的轉變就變得重要起來。
在辦聯想之前,我在科研單位里工作了十幾年,常年做技術工作,按照我原來的思維方式,肯定是辦不好企業的,從科學家轉變為企業家,需要思維方式和方法的轉變甚至突破。
我們辦聯想之星的一個重要初衷,就是幫助科技工作者了解科技成果如何變成產品,再銷售出去,中間需要哪些環節,每個環節又應該做什么、誰來做、用什么方法。
通過一系列的學習和培訓,盡可能地與學員一起了解商業運行的規律,觸發一些新的想法和方法。
《聯想之星》:如果讓您對接觸過的聯想之星的學員做一個描述或者評價,那是什么?柳傳志:從我聽說和接觸過的一些學員來看,他們還都是屬于“奔日子”的人,有不錯的科研成果,想把它們變成產品,做一番事業。
但是,做企業是一個不斷行動、思考、再行動的過程,只有好的科研成果和熱情是不夠的。
真正強的人,是經歷過挫折甚至失敗,還堅持找自己的毛病,找到真正的原因,進行研究和糾錯,兜個圈再沖上去,這樣的人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大。
受到挫折就退下來,以后自然就沒有機會了。
下一篇:24歲張津瑞四年創富坐擁千萬身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北漂王水永返鄉創業:農村是個廣闊天地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