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0.2毫升塑料吸管,6滴油樣,1毫升試劑,一支玻璃比色管。
用以上要素完成取樣,把樣本置于沸水中加熱,計時5分鐘。
樣本漸漸變紅,直至超過標準比色管的紅色。
“參數一:極性指標,陽性”,桑華春博士在檢驗報告單上逐字記錄道。
實驗可到此為止——只要有一項參數為陽性,比色管內的油樣即被證明是人們談之色變的“地溝油”。
而要讓受檢樣本脫掉“地溝油”的帽子,除非30分鐘實驗內驗證的四項參數均呈陰性。
在北京海淀區學院南路毗鄰中國農業科學院的一間化學實驗室內,桑華春將這項“地溝油”多參數綜合快速篩查法重復了上千次。
而其中的40次盲樣檢測和高于80%的準確率,讓她的辦法從315種方案中脫穎而出,登上了衛生部今年5月頒布的七項地溝油檢測可行方案認證書。
桑華春所在的北京智云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公司。
“不只賣儀器”:后進公司的行業坐標近年來危及國人飲食安全的三聚氰胺和瘦肉精,都沒有逃出智云達檢測的“法眼”。
正是由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發,這家原本藏于科研院墻內的小公司,逐漸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同樣走出深閨的還有據稱可以用太赫茲等技術檢測“地溝油”的數家上市公司:過去一周低迷的A股市場上,以大恒科技為代表的8只“地溝油”概念股,連續逆勢漲停或紅盤報收。
“雖不排除二級市場游資的炒作,但估值溢價確實反映了公眾的情緒和期待。
”一位行業觀察人士指出。
而其中一家上市公司的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以抱歉的口吻說道:“很遺憾,能在中國食品行業出名的,很少是因為‘好事’”。
比起這些上市公司,剛拿到A輪風險投資的智云達在公眾領域遠不算有名;一千萬左右的年營收額,在它所處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的細分領域內,排不到第一梯隊;連投身行業的時間也落后于廣州達元、吉大小天鵝、廈門斯坦道等老手。
“新希望集團一張上億元的單子,就能盤活一家做食品快檢的公司”,然而,在一個主要依靠政府和企業大宗采購的行業內,后進意味著難以在正面招標的戰場上“虎口奪食”。
小公司智云達需要繞道而行。
“做單點檢測難以存活,大公司可以從儀器或生化制劑入手,我們卻必須換個方式想問題。
”智云達創始人桑黎川告訴記者。
現實迫使智云達按檢測的需求布局產品,“在三聚氰胺或地溝油可能出現的任何一個環節進行檢測”,而不是以監管方的單位客戶作為目標主體。
因此,智云達做起了打包出售產品和服務的生意。
“不只是賣儀器,而是為工商、質監、藥監等七個部委以及企業客戶,提供食品安全快檢的解決方案,同時整合其他公司的快檢資源,配置快檢項目。
”桑華春說道。
智云達得到了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學院院長羅云波的首肯。
在后者的倡導下,中農與智云達合建了研究生培育基地,公司的鏈條上,又加入了科研實力的儲備。
而現有模式的成形經歷了一個頗為漫長的過程。
一位IT創業者的農業回歸路食品安全快檢是桑華春和丈夫桑黎川專業領域的絕妙融合。
1999年初秋,當放下政府農業部門的鐵飯碗、陪攻讀博士學位的妻子桑華春北上時,桑黎川沒有想到,數年后他會與“從田間到飯桌”的農業本行再續前緣。
做了十年地方質監所食品室主任的桑華春,在研究工作中延續了自己的興趣。
暫無穩定工作的桑黎川按捺不住闖蕩的勁頭,決心在北京創業。
“那時候農業冷,IT熱”,恰好桑黎川找來的搭檔擁有信息技術的專業背景,兩人從給工商和郵政系統開發軟件始,搭建了最初的智云達公司。
有時候,負責市場經營的桑黎川看著埋頭做研究的桑華春,不無遺憾地呢喃道:“為什么你不是在研究IT吶”。
2003年前后,中國農產品因農藥殘留不合格,出口歐盟受阻,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吳儀連續發表講話,敦促開展食品安全整治。
正在為工商部門建信息系統和315晚會呼叫中心的桑黎川隱約看到了食品安全檢測的商機,于是先做了一個網站,即今天.china12315的前身——這一行業垂直門戶,為智云達后來聯通信息、整合檢測項目提供了平臺。
某天,一位地方工商局負責人委托桑黎川在北京購買一臺單價18000元的食品檢測儀器,桑華春見到丈夫帶回家的設備后,隨口說,“這個我也能做呀,成本只用一兩千塊錢”。
妻子的這句話觸發了桑黎川的靈感,他決意讓公司轉軌,做快檢產品。
“然后,就這樣回來了。
”桑黎川憶及當年的情景,嘴角泛起漣漪。
但轉軌伴隨著漫長的陣痛。
桑黎川從2004年起調整公司業務,招兵買馬,重新配置了軟件開發與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兩塊業務的人員比例。
高速的調整和擴張中不免出現管理不善、人心散動的狀況。
原本做IT技術的團隊在新的業務模式上感到失去了價值。
最終,老搭檔離開,智云達管理層換血。
對于產品線的布局,桑黎川2008年就在嘗試與做商務通的恒基偉業聯合推出手持版的檢測設備,但市場調研還未做足,步子邁得太猛,最終產品質量和市場推廣雙雙折戟。
食品快檢:民用化市場難題“地溝油”引發的公眾焦慮,啟發了桑黎川重拾四年前未達成的民用化設想,根據他的推算,假設政府的快檢市場有10個億的體量,那么商用和民用則可能達到100億和1000億的水平。
“能走進千家萬戶的自然有未來”,羅云波分析。
但桑黎川變得頗為謹慎:盡管篩查法數月前就通過了衛生部的認證,但智云達的試劑盒卻遲遲未完全推向大眾市場,唯一的銷售渠道是天貓旗艦店,一家日收入僅千元。
而適合家用的一體檢測機通過測驗已一年,也一直沒有批量投產。
上述不愿具名的上市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同樣在觀望快檢民用化的商機。
但考慮到高昂的設備成本,如一套三聚氰胺檢測儀器價值260萬元,單次檢測的費用就足以倒掉許多盒牛奶。
成本對智云達來說不是問題:快檢儀器和耗材一旦批量生產,成本將變得相對低廉。
桑春華認為,快檢手段民用化對食品安全維權是否有幫助,需要存疑。
因為快速檢測的準確率并不是百分之百,但依照現行法規,質監部門的執法只針對自行送檢的單一樣品,消費者或將因為舉證難而無法維權。
“要是快檢法能被每個普通人使用,產生的效果將不可估量”,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快檢產品在民用市場的推廣或許能倒逼食品生產企業自律,但也可能引發民眾的恐慌,并使監管部門的權威性受到削減。
針對民用快檢產品的消費意向,記者隨機走訪了數位普通消費者,得到多種回應。
一種聲音認為,食品安全問題處處可見,如果用自檢手段知曉了其確切所在,反而給自己添堵;而另一種觀點認為,愿意使用快檢產品,作為消極排除有毒食品的手段。
有一位受訪者表示,將用檢測結果發起維權。
智云達的A輪VC方給出了未來的一種發展可能,“快檢市場的認知度還不高,其企業應用和大眾消費市場上的競爭尤其不充分。
智云達需要和它的同行,比如從事生物檢測的北京勤邦、同樣做化學檢測的廣州達元一道,先對市場做出培育”。
下一篇:解密京東船長:劉強東冒險基因從何而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解讀李嘉誠成功創業背后的領導藝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