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作為一名技術出身的創業者,張一鳴有過多次的創業經歷,2005年畢業于南開大學軟件工程專業,曾參與創建酷訊、九九房等多家互聯網公司,歷任酷訊技術委員會主席、九九房創始人兼CEO。
2012年,張一鳴創辦字節跳動。
求學成長1983年,他出生在福建龍巖的一個事業單位家庭,父親在去東莞開辦電子產品加工廠之前是市科委的工作人員,母親是護士。
與事業單位大院里其他父母對子女嚴加管束不同,熱愛嘗試新鮮事物的父母很早就給了張一鳴寬松環境,讓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能自主決定自己的人生走向。
張一鳴的童年,父母彼此聊的話題多是雙方的朋友在國外搞了某項技術,做出了某個產品。
現在很難去判斷,在1980年代,這個小家庭里萌發的創新風潮是否影響了張一鳴未來的人生道路,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父母的寬松與這個家庭對商業的早早觸碰讓他在很小就接觸到商業世界與創新之間的某種聯系。
在所有人眼里,極客的童年應該是早早立下成為科學家的志向,但張一鳴再次顛覆了大家對極客的想象。
他說:“上大學的時候就想做出有價值的東西,比如能做出個芯片,芯片是一件很具體的事物,或者能夠制藥,有所突破。
所謂科學家的夢想是在小學階段的想法,早就消逝了。
”中學階段,化學成績一直很好的他對化學實驗課提不起勁,上實驗課時,支酒精鍋、倒試管的這些繁瑣程序讓他感覺到既瑣碎又危險。
現在無人能夠說清,當年厭惡操弄酒精燈、化學藥品坩堝的張一鳴是從何時起開始對自己的人生進行第一次規劃,但他開始模糊地感知到,自己喜歡的是有體驗感和參與感,并能夠迅速見效的事物。
他說:“你的行為,你的輸出,都要快點看到變化。
而計算機是最快的。
”大學時,他報考了微電子專業,隨后又轉專業到軟件工程。
這種不甘于做常規、重復事情的性格也在他日后的創業中一再顯現。
大學畢業后的他曾經短暫進入微軟,后因感覺大公司沒有清晰強烈的目標,每天都在做一些離用戶很遠的基礎開發,所以,他迅速選擇離開。
大學畢業后,張一鳴曾經詳細地分析過網絡信息傳播的各個部分和角度,他發現,信息的組織與分發有最大空間。
在酷訊工作時,有件事讓張一鳴感受非常強烈。
在酷訊給垂直搜索編程時,張一鳴要訂一張回家的火車票,那時候去火車站買票很難,也不知道什么時候網上會有一張二手票出現。
他就在中午吃飯時花了一個小時寫了一個小程序。
酷訊已有的搜索跟我們常用的搜索一樣,是需要用戶主動輸入信息去搜,實時去看當時有沒有二手票的最新信息。
而張一鳴的工作是把他自己的需求用程序固化、存儲下來,讓網站機器定時自動去幫他搜,一有搜索結果就用短信通知他。
在寫完這個程序之后他就出門了,結果剛出門半小時不到就收到了短信提示,然后他就直接去取票了。
他不用買黃牛票,也不用在電腦前一直呆著,這個小程序給他提供的價值非常大,當時張一鳴就有了想法,當有符合他需要的信息出現時,應該告訴他,以后他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發現信息。
張一鳴從南開大學畢業后,一位師兄在BBS上看了他的背景資料,找他一起創業。
當時這位師兄只在電話中簡單地告訴張一鳴,他即將開發一款挺有需求的產品,市面上的產品都做得不好,但只要按照他的思路就能做出很好、很有用的產品。
張一鳴說:“這種對話就比較容易吸引我。
不必要說上市、賺錢這些事情。
先打電話再面對面吃飯。
”那場對話兩周后,張一鳴就決定加入。
這種談話方式至今仍在影響他招聘手下工程師的方法,張一鳴說,工作多數時間,他除了馴服算法,都在面試招聘員工。
他與員工的對話也簡單、純粹,更多時候,他們會在咖啡廳聊產品理念和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
張一鳴在設計今日頭條這套算法前加盟過四家公司,他的職業履歷多數與技術有關。
連續創業2014年30歲的張一鳴,就是字節跳動(bytedance)的創始人,從牛仔褲上的油漬上你很容易看出他是一個典型的技術宅男。
從高中時代起他就酷愛計算機,2001年進入南開大學先后就讀于微電子和軟件工程專業。
他在大四時編寫的電路板自動化加工軟件PCBS曾獲得過“挑戰杯”二等獎。
他已經直接參與了五家公司的創業,其中有兩家是自己創立的,還有一家是合伙人。
2005年大學一畢業,他就組成3人團隊,開發一款面向企業的IAM協同辦公系統。
但產品的市場定位失誤導致了創業失利,當時協同辦公在中國根本還沒有發展起來。
2006年2月張一鳴進入旅游搜索網站酷訊。
作為酷訊的第一個工程師,他全面負責酷訊的搜索研發,一年后成為技術高級經理,手下管理著40多人,最終擔任技術委員會主席。
成為管理者之后,技術出身的張一鳴很想學習大公司的管理方法,于是在2008年離開酷訊去了微軟。
在酷訊工作時,有件事讓張一鳴感受強烈。
他想訂一張回家的火車票,但那時候去火車站買票很難,網上也不知道何時會出現二手票。
酷訊當時已有的搜索是需要用戶主動輸入信息去搜,實時查詢二手票信息。
于是,張一鳴在午飯時段花了一個小時寫出一個小程序,把他自己的需求用程序固化、存儲下來,讓網站機器定時自動幫他搜索,一旦有了搜索結果就短信通知他。
在寫完這個程序不到半小時,張一鳴就收到了短信提示,然后買到了票。
不用買黃牛票,也不用在電腦前一直待著,這個小程序對他的價值非常大。
2009年10月,張一鳴開始了第一次獨立創業,創辦了垂直房產搜索引擎“九九房”。
在九九房,張一鳴開始涉足移動開發,6個月間推出掌上租房、掌上買房等5款移動應用,在當時的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實現150萬用戶,是房產類應用的第一名。
2011年底張一鳴辭去了九九房的CEO職位,在2012年年初開始籌備“今日頭條”。
2012年12月底,張一鳴也察覺到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在這個前提下幫用戶發現感興趣、有價值的信息,機會和意義都變得非常大”。
為此,他辭去了九九房CEO的職務,開始了自己的第五次創業。
他成立的這家公司有個很有趣的名字——字節跳動(bytedance),顧名思義,公司產品和數據相關。
bytedance開發出名為“今日頭條”的手機應用,成為國內增速最快的新聞客戶端。
除了“今日頭條”,字節跳動旗下還有“內涵段子”、“搞笑囧途”、“內涵漫畫”、“好看圖片”、“今晚必看視頻”等12款應用。
總體表現不俗,其中的“內涵段子”在娛樂類排名一度超過唱吧。
在張一鳴看來,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信息爆炸,使人們面對的選擇越來越多,面對信息超載,人們常常無所適從。
在這種情況下,信息獲取方式將不再是傳統媒體采用的人工編輯模式,而是更加智能和個性的自動化推薦,推薦引擎便開始展現技術優勢,發揮威力了。
“越是在移動互聯網上,越是需要個性化的個人信息門戶。
我們就是為移動互聯網而生的。
”張一鳴說。
張一鳴創辦的今日頭條沒有編輯團隊,不對內容進行人工干預,全靠算法學習進行個性化的機器推薦;也不進行內容的生產加工,只做內容分發渠道。
今日頭條的核心競爭力和優勢就在于機器分發,基于大數據和算法進行個性化推薦,它不僅是一個新聞客戶端,還是信息分發平臺,是一家具有媒體屬性的科技公司。
這家公司現在的團隊有300多人,其中有50%負責技術和后臺運營。
他們90%都有過在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公司的工作經驗,有一半是張一鳴曾經的同事。
2012年7月,今日頭條獲得SIG海納亞洲等數百萬美元A輪投資;2013年9月獲得DST等數千萬美元B輪投資;2014年6月3日,今日頭條完成C輪融資,由紅杉資本領投。
張一鳴創辦的“今日頭條”從上線到擁有1000萬用戶只用了90天。
2018年11月,陳林接替張一鳴擔任今日頭條CEO一職。
2019年2月26日下午,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全球富豪榜》,字節跳動CEO張一鳴財富上漲至去年的近3倍,以950億元進入前100。
未來,張一鳴又將書寫怎樣的故事,我們拭目以待。
下一篇:王欣快播后再創業:馬桶MT折戟 靈鴿AI尚未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年丁磊和他一個人的網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