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詞典網 創(chuàng)業(yè)知識學習分享
9月18日,一名叫張振新的華人男子因多臟器衰竭、酒精依賴、急性胰腺炎等病癥,在英國倫敦切爾西和威斯敏斯特醫(yī)院離世,享年48歲。
而與此同時,萬里之外的中國,許多人還在互聯(lián)網上吶喊:“張振新,還錢!”沒有幾個人知道他已經去世,甚至直到9月29日,媒體還在用“失聯(lián)”來表述他的狀況。
但是,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
昨天深夜,先鋒控股集團和網信集團聯(lián)合發(fā)布訃告,宣布“先鋒系”實控人張振新已經于9月18日晚去世。
斯人已去,但其生前留下的爛攤子后續(xù)如何處理仍然是個大問題,而隨著張振新的死,作為中國金融圈知名派系之一的“先鋒系”,恐怕也要正式落幕了。
1“先鋒系”的崩塌最近這幾年,出事的上市公司董事長多如牛毛,但像張振新這樣在海外低調去世的不多,算起來大概也就是去年7月3日走掉的海航集團前董事長王健一人而已。
但是,去年海航的反應很快,公司于王健出事次日就發(fā)了訃告,而這一次,“先鋒系”發(fā)訃告已經是張振新去世半個月后。
這里是否存在信披不合規(guī)的問題,還有待監(jiān)管部門最終裁定。
只是,“先鋒系”旗下有3家A股上市公司、3家港股上市公司、1家美股上市公司,影響面之廣是不言而喻的。
張振新走后,留下的資本黑洞究竟有多大,現在沒人說得清,但估計昨夜無眠的中國投資人可能會高達幾十萬人。
其實,“先鋒系”的崩塌從去年就已經開始了。
據主流媒體報道,去年6月開始,“先鋒系”的一些板塊就已經開始出現資金緊張的跡象。
當時首山金融出現資金缺口,為了借新還舊,剛性兌付,“先鋒系”內部開始討論融資方案,最后決定以殼公司上海朵姬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為主體通過網信平臺募資,本質上就是左手倒右手。
有媒體曝光了一封先鋒集團發(fā)給資產端團隊的內部郵件。
該郵件稱,借款企業(yè)之間關聯(lián)性太強,已經引起監(jiān)管部門的高度關注,比如“有95個法定代表人出現重復,最少重復2次,最多重復6次;有26個借款企業(yè)注冊地址出現重復,最少重復2次,最多重復6次;有58個聯(lián)系電話出現重復,最少重復2次,最多重復24次;有57個郵箱出現重復,最少重復2次,最多重復24次。
”一位首山金融的高層甚至還承認了收購殼公司行為。
去年下半年,該高層對內曾表示,已經收購幾百個主體,每周多達幾十個,但依然不夠用。
到了今年初,“先鋒系”旗下的資管計劃逾期,網信證券被曝出危機,監(jiān)管部門表態(tài)稱,網信證券財務狀況持續(xù)惡化,存在重大風險隱患。
但即便如此,今年3月24日,網信控股還是通過與美國公司HUNT合并的方式,強行登陸納斯達克。
今年7月,“先鋒系”危局惡化,事情變得越發(fā)不可收拾。
先是7月4日,原網信集團CEO盛佳于午夜在內部群里宣布,經集團領導討論共同決定,網信P2P平臺良性退出,會與政府相關部門一起確保平穩(wěn)有序,盡最大努力保障投資者利益。
此后平臺將陸續(xù)發(fā)出公告,告知運營情況、還款情況與資產處置情況。
但是,盛佳的發(fā)言被流出,引發(fā)投資人的恐慌。
7月8日,“先鋒系”旗下港股上市公司中新控股停牌,原因是其全資子公司先鋒支付出事。
先鋒支付的問題主要是挪用銀行T+0資金未還,存在2.4億元缺口。
之后,先鋒支付所有服務均被叫停。
7月23日,身為先鋒集團董事長的張振新在內部郵件中承認,先鋒集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危機。
據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先鋒系”的網信平臺(主要是金交所產品)借貸余額450億元,網信普惠等P2P平臺借貸余額約60億元,“先鋒系”私募基金還有約200億元,總借貸余額約700億元。
現在這些板塊都出現了資金逾期。
7月23日之后,張振新忽然“失聯(lián)”。
由于張振新常年在香港,很少回大陸,不少人以為他仍然在香港,只是選擇了“隱身”,孰料他竟然于9月中旬在倫敦意外身故。
2起于擔保、租賃,敗于互聯(lián)網金融張振新生于1971年,內蒙古人,畢業(yè)于東北財經大學,23歲成為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營業(yè)部總經理,也算是少年早達。
2000年,張振新成立大連網信創(chuàng)業(yè)投資有限公司,2003年又成立了聯(lián)合創(chuàng)業(yè)擔保集團。
這也是為什么“先鋒系”的公司里經常出現“網信”、“創(chuàng)業(yè)”、“聯(lián)合”之類字眼的原因。
張振新的“先鋒系”沒有用一家專門的控股公司來持有旗下的眾多金融牌照和其他相關企業(yè),雖然他自己的主要頭銜是先鋒控股集團董事長,但先鋒控股集團只與一部分“先鋒系”存在股權關系。
除此之外,有大量與張振新不存在股權關系的企業(yè),其實質上也是受他實際控制,所以也被歸于“先鋒系”派系之中。
早年,張振新在大連創(chuàng)建聯(lián)合創(chuàng)業(yè)融資擔保集團,這家公司對外投了7家公司,其中3家融資擔保公司、1家保險經紀公司、2家小貸公司,還有一家是中泰證券。
融資擔保和小貸公司那些年曾紅極一時,讓張振新賺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
張振新于2003年創(chuàng)建了先鋒控股集團,該集團直接持有4家企業(yè),其中3家是融資租賃公司,這3家公司幾乎都是于2008-2012年前后設立。
先鋒控股在這3家融資租賃公司中只有一小部分股權,還有一家叫中國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的股東也涉身其中。
這家中國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名字乍一看像個“巨無霸”央企,但其實也是“先鋒系”旗下公司之一,它是“先鋒系”投資融資租賃公司的主要載體。
股權關系極其復雜是“先鋒系”旗下各個公司的一大特色,整個“先鋒系”公司的股權結構密如蛛網,張振新自己都未必弄得清楚。
擔保、融資租賃這些,一般被認為是類金融服務,但張振新志不在此。
20年來,他一直在默默收集各類金融牌照,意圖打造一個金融帝國。
時至今日,“先鋒系”已獲得融資租賃、小貸、銀行、證券、保險經紀、基金、金交所、第三方支付、貨幣兌換等多種金融牌照,同時它還積極在P2P網貸、現金貸、區(qū)塊鏈等互聯(lián)網金融領域布局。
整個“先鋒系”看起來像個大雜燴,但張振新也通過這種錯綜復雜的體系,或直接或間接地控制了許多上市公司,其中既有A股,也有港股,還有美股。
2015年,張振新受此成為A股上市公司st商城的實控人。
同年4月,他又通過嘉興乾德精一投資合伙企業(yè),拿下了A股上市公司鍵橋通訊第一大股東的位置。
此外,他還通過先鋒創(chuàng)業(yè),成為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聯(lián)合貨幣的實控人。
港股方面,2013年11月,張振新成為中國信貸的第二大股東,次年又成為第一大股東,而中國信貸也因此從傳統(tǒng)金融公司變成了互聯(lián)網金融公司。
這家公司現在叫中新控股。
中新控股主要向中國及亞洲的中小企業(yè)、商戶及個人客戶提供網上金融服務,包括第三方支付、在線投資、科技驅動貸款,傳統(tǒng)貸款及融資服務、社交游戲、保險、資產管理和區(qū)塊鏈八個主營業(yè)務,2017年交易額超過2.7萬億元人民幣。
近3萬億的交易額讓中新控股一下子從烏雞變成了鳳凰。
在2013年11月張振新入主之前,中國信貸股價0.12港元,是個仙股,但到了2017年7月,這只股票股價已經1.22港元了,市值也超過了200億港元。
然而,墨染鸕鶿黑不久,粉刷烏鴉白不鮮。
隨著國家的金融去杠桿、互聯(lián)網金融大整治,中新控股又被打回了原型,現在的股價又和張志新當年入主時差不多了。
目前,中新控股還處于停牌狀態(tài)。
3資金窟窿究竟有多大?網信集團也屬于“先鋒系”公司,這家更是一家純粹的互聯(lián)網金融公司。
網信集團于2012年上線了一個“金融工場”,2013年又連續(xù)上線眾籌網、網信理財、原始會,2015年聯(lián)合貨幣拿下外幣業(yè)務資質,先鋒支付拿下人民幣跨境支付牌照,在互聯(lián)網金融領域全線開花。
本來“先鋒系”的金融版圖進展得一直貌似很順利,但是隨著互聯(lián)網金融曝出的問題越來越多,“先鋒系”也翻車了。
據說,“先鋒系”從2017年開始,投資連續(xù)出現重大失誤,導致大量持股被平倉,損失慘重。
2018年下半年,張振新居然重倉押注比特幣,結果比特幣暴跌,“先鋒系”虧損上百億。
至于互聯(lián)網金融這塊業(yè)務,“先鋒系”更是利用旗下龐大的、錯綜復雜的公司股權體系,不斷地進行“自融自保”。
然而這種事是瞞不了多久的,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7月3日,“先鋒系”網信集團旗下的網貸平臺網信普惠突然被叫停了充值和提現服務,網信普惠當時聲稱是存管銀行海口聯(lián)合農商銀行系統(tǒng)升級所致。
但是就在次日一早,一張帶有網信集團前執(zhí)行董事及CEO盛佳聊天記錄的圖片全網流傳,圖片顯示盛佳于當日凌晨1時33分確認了網信普惠平臺將良性退出P2P網貸業(yè)務的消息。
7月5日,網信集團承認大額企業(yè)標的無法及時還款,及部分借款人惡意逃廢債等原因,導致集團部分產品出現逾期。
又過了三天,中新控股旗下的先鋒支付的所有業(yè)務都被叫停,中新控股也被迫暫停交易。
據中國互聯(lián)網金融協(xié)會信息披露平臺的數據,截至今年5月31日,網信普惠累計借貸金額已達1643.27億元,累計借貸筆數555.98萬筆。
從借貸余額來看,網信普惠借貸余額為59.02億元,借貸余額筆數13.37萬筆,尚有15.09萬出借人。
目前沒有人知道“先鋒系”留下的資金窟窿到底有多大,但它肯定不是一個小數字。
顯然,這家互聯(lián)網金融昔日的巨頭,這回恐怕是活不過來了。
4結語坊間有傳言稱,張振新或是白手套,但此事無根無據,不宜采信。
在筆者看來,張振新只是一個頗有商業(yè)野心的草根金融家。
違規(guī)自融自保固然不該,但“先鋒系”的崩塌其實很大程度上還與另外一件事相關,那就是張振新一直堅持的剛兌。
剛兌導致整個“先鋒系”資金鏈崩潰,之后出現連鎖反應,但剛兌本身其實是一種重視商業(yè)信用的體現。
至少,張振新始終還是希望“先鋒系”能夠兌付所有該兌付的錢。
其實在今年之前,“先鋒系”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一直保持著“零逾期”。
張振新一直寄望于通過處置資產的方式來補資金缺口,他覺得只要再熬個三年五年的,局面就會扭轉過來。
7月23日,張振新最后一次露面時曾說:“從我們所屬的行業(yè)來看,實體經濟下行使得資產端資產質量出現了嚴重下滑,抵押品價值縮水,處置難度增大;同時我們遭遇了一些惡意逃廢債的企業(yè)和個人。
”可見,他完全了解這個冬天的。
但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十天里,他一直在抽煙、酗酒。
顯然他壓力太大,已經有情緒崩潰的跡象。
也許,在最后的那一段時光里,他已經默認自己熬不過這個冬天了。
這個冬天還很長。
下一篇:IMS李檬:創(chuàng)業(yè)九年,我收獲五個認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信中利王旭東:資本是催化劑,體育創(chuàng)業(yè)源泉是人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