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創業十多年,劉宣付到底做了多少個項目他自己都不知道,也從來沒認真統計過。
身邊的朋友也不清楚,只知道他總有新公司上馬。
所以他經常被問起的一句話是,“你最近又在做什么新項目?”我對他的采訪結束后,辦公室只剩他一人,他拿起紙筆列了個清單。
我們第二次見面時,他才說出一個大概數字,“20多個吧。
”這20多個項目并非個個都是他親自操刀。
有的是他想到一個好點子,找人來做,比如一家叫“足間舞”的拖鞋連鎖店;有的是他運營一段時間就轉給別人去經營,武漢一家做蓄電池的公司就是他在1995年左右參與創建的,2008年因一票之差錯身創業板。
憑借這些公司,他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劉宣付是海外上市公司中網在線的股東,也是創始人之一。
中網旗下有個子公司叫“28商機網”,專門為連鎖企業發布招商信息。
演員范偉那句著名的廣告語,“28,28,咔咔就是發”,說的正是他們。
目前,劉宣付沒有參與中網在線的具體運營,但依然持有大量股份。
特麗潔,一家做小型純凈水設備的公司,是劉宣付2000年的創業項目。
可以說,劉宣付是國內最早做小型純凈水設備的那撥人之一。
這也是他創業項目的清單上,生存狀態相對平穩且在持續盈利的一家公司。
除此之外,互聯網、保健品、消費等行業都曾是劉宣付的淘金之地。
他從一個戰場跳到另一個戰場,甚至同時進攻兩個不同的領域。
除互聯網外,他幾乎沒有兩次踏入過同一條河流。
從經營的角度講,他也幾乎沒有長時間在一家公司駐扎,或者只待在一家公司而不去涉足其他。
只要看到新的機會,他就不顧一切地撲上去;一旦手上的公司步入正軌,他就有沖動尋找新的商機。
當然,劉宣付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那他就更有理由再去挖掘下一個明日之星了。
但這些項目已經都不是劉宣付現在的創業主題。
中網在線、特麗潔這些他曾經創辦、深度參與且經營不錯的公司,先后都交給了其他人去運營,他只保留了股份。
因為他又找到了更興奮的項目——“身臨奇境”7D互動影院,一家做3D技術與動感影院相結合的公司。
這種不斷“放棄”、且戰且走的狀態,一開始就伴隨著劉宣付的創業過程。
同一時期做不同的事情,一個項目在不同的時期穿插,梳理他的整個創業過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他喜歡創業,對新東西、新概念難以抵擋。
始終做一個項目?這實在不是他的風格。
原始積累劉宣付是湖北仙桃人,跟雷軍是老鄉。
80年代末,他的父母都在湖北省國防公辦。
因為根正苗紅,退伍之后,他被分配到武漢一家軍工企業,每個月的工資是51塊,各種名目的獎金加在一起也就150塊。
已經開始談戀愛的劉宣付常常感到錢不夠用。
而一撥離開單位南下打工的同事給他帶來了沖擊,他們每月的收入是2000塊。
劉宣付的二哥也在一家國營單位,同樣做著發家夢。
他報名參加了武漢大學生物系的一個食用菌自種與栽培的培訓班,為期10天,最后卻因為不能請假沒有去成。
劉宣付就代替他二哥參加了這個培訓班。
劉宣付發現,這是門不錯的生意,利潤誘人——一斤蘑菇原材料只要兩三毛,長成后卻可以賣到兩三塊。
1991年,劉宣付在原單位保留工齡,每月上交150塊,便出來干個體,辦了一個食用菌農場。
一個季度的時間,他就賺到了8000塊,這筆錢在當時可以辦一場非常體面的婚禮。
正好后來單位效益不好,鼓勵職工自己找出路,劉宣付順理成章地正式下海經商。
1993年,他又發現了一個賺錢的渠道。
當時民用燃料市場緊缺,一罐液化氣在計劃體制內售價18塊左右,體制外卻是48塊。
劉宣付的大哥是學化工的,在技術上給了他一定指導。
他通過甲醇勾兌,做成了一種加水型的合成燃料。
做出產品后,劉宣付帶了10萬塊從武漢來到北京,找到當時國內幾份最有影響力的報紙投放廣告。
見報當天,他的電話就已經被打爆了,當天就收回了廣告成本。
4個月左右,他的凈利潤達到了100萬元。
劉宣付把這100萬看作是第一桶金。
他拿出其中10多萬元,在武漢買了一套大房子,還給自己買了輛進口的雅馬哈摩托車。
“那時候我才20多歲,很讓人羨慕的。
”賺到錢的劉宣付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可以做更多、更高級的生意了。
1995年左右,他就做了兩個項目。
先是向做蓄電池的武漢銀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20萬元,劉宣付參與了公司早期的創業,曾任銷售經理。
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一直不錯,現在每個月有7000萬左右的銷售收入。
2008年,該公司因一票之差,錯過了創業板。
但是劉宣付在早期只做了很短的一段時間就想獨立出來做事了。
這就是第二個項目康源牌保健品,主打預防頸椎病的保健類睡枕,還有保健床墊等。
一個枕頭售價上百塊,在當時聞所未聞,劉宣付把產品拿到北京聲勢浩大地進超市、攻商場,但是銷量并不好。
一年下來,虧得一塌糊涂。
這時,他被朋友拉去參加了一個關于傳銷的講座。
一家做按摩器的公司就是采用了傳銷模式,產品不出自己家門,自然有人前來拿貨,而且要排隊。
陷入窘境的劉宣付嘗試性地加入傳銷隊伍,讓他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原來一個月只賣幾萬塊,現在一天就能賣幾萬塊;周末,擠滿了全國各地來提貨的人。
這件事情給了劉宣付很大的沖擊,他沒想到,營銷方式的不同給一個企業帶來的變化如此巨大。
包括之前做合成燃料的生意,也是報紙廣告幫了他大忙。
所以,直到現在,他也非常重視營銷手段。
他幾乎把所有的積蓄和精力都拿出來做保健產品,咸魚翻身的味道讓他感覺良好。
但是1997年,國家開始清理傳銷公司,傳銷也被取締,劉宣付幾乎賠光了所有的錢。
此后,劉宣付也做過其他生意,但都不太理想。
他干脆休息了一段時間,無意間在報紙的分類廣告里看到一則消息。
從只有打火機那么大的袖珍地方,他讀到一行字:11800,純凈水搬回家。
因為當時桶裝純凈水和瓶裝純凈水的要價都很高,所以做純凈水的應該都是大型水廠。
他不敢相信,這么低價格的設備,能做出純凈水來嗎?劉宣付在西安找到這家大地牌水設備廠。
產品看起來比較簡單,他覺得不值1萬多塊,但這給了他很大啟發。
回到武漢,他找人幫忙做出一臺樣機,成品跟現在的冰箱大小差不多,造價在2500到3000元之間,既能做家用,也能滿足商用。
2000年10月,劉宣付在程漢東的邀請下,把這個項目搬到北京,成立了特麗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程漢東是劉宣付在武漢做生意時結識的朋友,他先于劉宣付在北京創辦了特麗潔清洗技術有限公司。
兩人共用一個品牌,程漢東在劉宣付的公司有股份,后來又投資了中網在線。
一開始倆人在各自的公司會互相投資持股。
當程漢東的特麗潔清洗公司開始走下坡路時,他轉到中網在線負責具體經營,現在程漢東是中網在線董事會主席兼CEO。
這導致劉宣付以后的創業軌跡發生了很大變化。
這是后話。
特麗潔環保公司起步令人驚喜,劉宣付把一臺機器包裝成一個創業項目,鼓勵創業者加盟,可以使用特麗潔這個品牌,也可以使用自己的品牌。
憑借著產品小型化、售價低的優勢,3年時間,他就發展了700多家連鎖水廠,一年有幾百萬元的利潤。
但是后來隨著娃哈哈、樂百氏等純凈水品牌的崛起,特麗潔的市場生存空間被縮減,轉為滿足家庭純凈水的微型設備,直到現在。
下一篇:水木年華:創業路上怎能沒有我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2012年一個創業者的年度反思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