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近日,網傳有投行人士透露了目前兩則IPO新標準,引起廣泛熱議。
第一,IPO在審企業,近三年凈利潤合計要超過1億元,且最后一年超過5000萬,不達標者,要么選擇撤回,或接受現場檢查;第二,IPO新申報企業,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凈利潤超過8000萬,創業板不低于5000萬。
聽到此則傳言,一位中小券商從業者告訴創業家:“中小券商最悲催。
拿不到大規模企業的IPO項目,長期這樣搞我們恐怕沒有業務,全都要失業了。
”傳聞真假不好判斷,不過,在靴子落定前,市場討論最多的是,該標準究竟是不是在為獨角獸回歸A股鋪路?為此,創業家采訪了多位投行、券商、保代人士,試圖找到傳聞背后的邏輯。
一傳聞哪里來?無論是投行、券商、律師,關于這個消息,多數從業者的第一反應都是,“這肯定不是官方的”。
“也許,此傳聞有一定的可信度,或者主要針對發行部內部審核的部分人的觀點。
” 一位投行從業者表示,“這個傳聞我也聽說過,是個發行部內部掌握的一個尺度,還未形成制度。
上市通過是個復雜的問題。
既要看凈利潤指標,也要看行業屬性,還要看當下國家重點支持的布署(如扶貧〉。
所以這個說法是個內部要求尺度、但還不是硬標準,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另外一位投行負責人告訴創業家,“這可能是證監會的窗口指導意見,項目延期申報而已,我們的項目申報時間得和企業重新商議了,準備延期。
”投行人士V女士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那些最多算是窗口指導意見,不會長期執行的,更不會寫到首發管理辦法里。
”還有人向創業家透露,網上的傳聞只是針對目前撤材料企業的一個總結,針對他們的凈利潤發現有這樣一個規律。
“目前并沒有正式的監管意見,這也不能作為一個規則。
”二誰在撤退?真相落定之前,擬IPO企業和保代態度分成兩派。
有的投行已經開始督促企業撤退,有的投行則還沒有收到具體通知。
即使只是傳聞,但是多數投行表示,這種傳聞仍有可能執行。
更何況,目前已經確有投行和企業已在展開行動。
一位匿名人士對創業家說,“既然有傳聞,說明實際在內部審核時對一般行業過會就這樣把握著、執行著。
所以保代知道這種情況,就勸退一些報也過不了會的企業。
”IPO大檢查的背景下, 擺在企業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要么主動撤回申報,要么接受證監會檢查。
“不滿足條件就現場檢查”,V女士表示,“現場檢查其實是最好的,因為券商有些東西是沒法查到的,證監會有執法權就很容易查到一些企業的涉嫌財務造假行為,但是現場檢查成本很高,執行面積不可能涉及到所有企業”。
V女士補充說,“盡管是傳聞,先從不符合‘3年1億’的企業先下手檢查,小規模企業造假嫌疑最大,大規模企業就沒有明顯造假動機。
”一位王姓券商告訴創業家,“虧損的企業也有可能是好企業,如果沒達到這個要求會覺得持續盈利能力有問題,總體還是跟我們的監管思路有關。
”三獨角獸擋了路?多數人認為,這是為了解決IPO堰塞湖問題而對獨角獸回歸A股推出的配套措施。
投行V女士認為,“最重要的是解決堰塞湖問題,也算整肅整個證券市場,關于獨角獸企業上市如果規范的話應該會很快;給獨角獸開路應該有些牽強了。
沒有中小企業,全是獨角獸的話怎么行?況且那些所謂的獨角獸也不一定是永遠的獨角獸。
”“解決IPO堰塞湖是首要問題,現在IPO又收緊了”,某分析師表示,目前要把IPO審核標準提高,將部分不符合要求的企業暫時退出。
獨角獸是否影響小公司排隊?很多人覺得并不是這個原因,反之,這樣執行的結果可能同時有利于為獨角獸中概股回歸做準備,不需要漫長的排隊。
一位匿名業內人士向創業家透露,“經過兩年的努力,IP0排隊堰塞湖情況得到很大改觀,現進入正常的發行狀態,一般排隊發行約300家左右,能上報審核6一8個月內合乎條件的即可過會。
所以獨角獸回歸A股開通綠色通道,不會影響企業IPO正常進程。
”過去,企業奔赴美股導致其成長性收益被國外享受,政策制定的初衷是讓中國的股民陪伴企業長大。
“長遠來看,即使傳聞是真的,也不會對企業造成多大影響。
目前企業先老老實實做好業務,如果業績達標,等風口過去了再IPO也來得及”,他補充說。
一位準備沖刺IPO的企業表達了自己的態度,“目前國內大市值的都是國企,沒有像樣的高科技名企,真正的獨角獸還是支持,獨角獸回歸A股對自己不會產生影響,我們一直就是站在BAT邊上的那個人,所以對我們沒影響,對其他企業不清楚。
”
下一篇:美團點評IPO招股書:三年累計虧141億元,GMV增長壓力大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蜜淘被收購,跨境電商的戰國時代結束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