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創業者最大的噩夢是什么?大多數人的答案可能是,失敗。
但實際上不是,最大的噩夢,是在創業初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然后對自己的公司失去控制,最終被后來者、激進的投資人迫使離開。
如今,在以色列有一個極其糟糕的案例,一場發生在現在的創業者和投資人之間的戰役。
這個案例,值得引起全世界各地的創業者注意。
在過去的十年時間里,企業級網絡公司Mellanox已經發展成為以色列最成功的科技企業之一。
公司創始人Eyal Waldman依靠自己的創意想法獲得了9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資金,成立了這家企業。
目前,他們在市場上的地位也越來越強勢。
公司分別在納斯達克(Nasdaq)和特拉維夫證券交易所(Tel Aviv exchanges)上市,市場估值 超過 20億美元,目前是特拉維夫證券交易所第六大上市公司。
Larry Ellison(甲骨文公司老板),是Mellanox的大粉絲。
當然甲骨文(Oracle)也是Mellanox的大客戶,在2010年,甲骨文收購了該公司10%的股份,因為Ellison相信Mellanox的核心產品InfiniBand是“目前為止企業級數據中心運行最快、效率最高的交換機”。
據報道,Ellison當時非常想整體收購Mellanox,但是Waldman拒絕出售,他只將公司10%的股份授予了甲骨文,因為這樣可以讓甲骨文擁有阻止惠普收購的投票權。
2012年可謂是Mellanox的突破年,其收入和利潤都出現了保障性增長。
到2012年夏末,其股價是年初價格的近三倍。
但隨后,公司的銷售出現問題,接連幾個季度的收入都比預期要低。
Mellanox所處的是一個高度周期性的行業,因此,縱然Waldman表示公司到2013年底會軋平賬,似乎也沒有太大說服力。
而公開市場上也很快作出了回應,Mellanox的股價驟然下跌了50%。
在科技業界,這是常有的事。
那些才華橫溢的科技創業者在企業高速發展的時候選擇上市(比如亞馬遜的貝索斯,Facebook的扎克伯格,等等)。
Waldman仍然身兼Mellanox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行官兩職。
但是一些Mellanox初期投資人已經對公司收入和股價下跌感到不滿。
兩家來自以色列的基金公司目前擁有Mellanox公司14%的股份,他們要求Waldman引咎辭職,并堅持要將Mellanox公司首席執行官和董事會主席兩角色分離。
Waldman堅持不放棄其董事會主席的職務,但是根據以色列法律,只要上市公司中1%的股票持有人投票要求企業CEO和董事會主席角色分離,公司必須執行。
也就是說,以色列的法律支持企業的CEO和董事會主席由兩人分別擔任,他們要求CEO對企業的運營負責,而董事會的功能則是作為CEO的老板,為廣大股票持有人尋求利益最大化。
如果你是一名自傲且自信的企業創始人,會怎么做呢?你的企業在一個國家----以色列----的上市法律下可以剝奪你董事會主席的身份,而在另一個國家---美國---的法律下沒有相關約束。
從以色列退市!這就是Waldman上周所做出的決定,這也是他向以色列全體投資人伸出中指的一個決定。
周一,以色列退市公告并沒有阻止那些投資人投票罷免Waldman的董事會主席職務,因為投資人按照的是公司內部章程。
因此,從短期來看,Waldman目前并沒有擔任Mellanox的董事會主席。
從長期來看,Waldman選擇從以色列退市意味著那些擁有Mellanox公司的以色列基金公司不得不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里出售自己的股份。
雖然這會給Mellanox的股價帶來一定程度的下挫,但是Waldman想要重新奪回自己的投票權,也就是說,選擇退市,Mellanox公司的以色列投資方將會被清洗,而他將重新奪回公司董事會主席的位置。
Waldman所做的一切,得到以色列科技圈內的廣泛支持。
這些人非常崇拜他,而且他們普遍認為,企業創始人往往希望按照自己的主張創建全球性大公司,而以色列的法律卻限制了這一點。
那么,誰是對的呢?一邊是來自以色列本地科技圈內創業者的聲音,比如Globes公司的Shlomi Cohen,他站在了Waldman一邊反對那些機構投資人:你必須對科技企業區別對待,因為科技企業的創始人處于巔峰的時候,他們的雙重身份是非常有意義的,比如像Mellanox和Check Point這樣的公司。
只有那些創始人選擇自己離開的企業,將CEO和董事會主席兩角色分開才有意義。
而另一方面,The Marker公司的Assa Sasson則認為Waldman的脾氣太犟,應該把他的牛鼻子切下來:有些公司的CEO,就像是黑社會,他們根本不關心金融機構在股票市場上的投入,而且這些公司還拒絕任何形式的監管,他們不配稱為一家上市公司。
總之,脫離了監管,你將無從考證CEO是如何將企業搞垮,我們也見證過太多這樣的例子了。
Mellanox在特拉維夫證券交易所退市也給當地的企業和科技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他們驚呼“我們到底怎么了?”這一事件顯示出以色列規章制度的死板,也顯示出一個典型的問題,那就是企業創始人和大股東之間的敵對關系,這種敵對關系在哪里都會存在。
對企業創始人而言,這是一個痛苦的現實:上市,不僅僅意味著你要準備大量的文書工作,監督細則,以及額外費用;還意味著要忍受無盡的侮辱,應對周遭對你領導力的質疑,甚至,那些對你的企業一無所知的股東還會篡奪你在公司中的位置。
只要Mellanox的股價一路向上,股東們就會歡欣雀躍,沒人在意Waldman身兼兩職,因為他們手里握的錢越來越多(至少紙面上的錢是這樣的)。
不過,一旦公司高速增長出現停滯,股價下跌,企業創始人就必須要面對這樣的一個狀況:你有能力說服那些關鍵的大股東,股價下跌只是暫時的,你的長期規劃仍然奏效嗎?壓力會落到企業創始人身上,而投資人往往毫無頭緒,并且他們只看重短期利益。
亞馬遜的杰夫貝索斯顯然在這個游戲里玩的更出色,讓股東們感到滿意。
而Eyal Waldman則搞砸了。
除非Waldman可以說服美國投資人,他的公司只是在以色列出了一點小狀況,否則股東將會徹底失去對他的信任。
那些高速發展的企業創始人們,在上市之前,請三思。
下一篇:阻礙企業戰略落地的四個原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成功經驗:小游戲團隊如何做海外市場?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