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雷軍 五月的一天,晚上九點。
北京清河華潤五彩城的小米總部,已經是接近下班的時間。
新啟用不久的寫字樓里,小米員工們仍在忙忙碌碌,有人坐在綠植與空氣凈化機環繞的電腦前,有人聚在會議室中,也有一些人圍在桌上足球游戲旁。
此時小米創始人雷軍正在15層自己的新辦公室里。
按照他的要求,屋里原有的一組沙發被撤掉,騰出來的空間擺上了一個小方桌,配有幾把靠椅,旁邊再立一塊小白板。
雷軍就坐在靠近白板的地方,他不愿意待在老板桌后面,更喜歡這種能夠隨時跟人圍在一起討論的環境。
所有工作所需,基本就是放在右手邊的兩個手機,以及放在左手邊的提神之物。
手機幾乎取代了電腦,而用來提神的卻仍是傳統方式:有時是一杯咖啡,雷軍喝之前會把攪拌的小勺拿出來,用紙巾擦拭干凈,再放到托盤里。
不留痕跡。
現在的雷軍一周工作六天,基本早上九點多上班,力爭晚上十點能夠下班。
而小米整個工作節奏也開始縮減到一周五天,節假日基本不加班和開會。
壹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認為自己肯定會走彎路,至少死一回”,雷軍回憶三年前創辦小米時對新浪科技說,“初期所有人都做了輸一回的準備”。
雷軍當時動員大家說至少得熬四年,如今回顧已經過去的三年,他排比般的總結說:“極其流暢,沒有后悔,非常順利”。
這背后對應的節奏是:2010年布局MIUI,2011年推出智能手機,2012年趕上全球智能手機爆發。
小米踐行了雷軍的“風口”理論。
有人說雷軍是機會主義者,他自己歸結為一種運氣,雷軍坦言很多事并不在預料之中。
2011年他認為小米手機能賣出30萬臺已算100分,而今年雷軍定下1500萬臺的出貨底線——去年這個數字是719萬臺。
對于從無到有、從十數人到千余人的小米來說,這個數字還遠遠不足驕傲。
例如,華為預計今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6000萬臺。
有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2.1億臺,三星一家銷量就達6500萬部。
而好運永續也不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
“我不覺得未來沒有風險,沒有公司能夠一帆風順”,雷軍當然知道起起伏伏是發展的必然。
在憂患意識方面,他頗為推崇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
后者在鼎盛之時,寫下《華為的冬天》。
“小米是個創業公司,要看弱點遍地都是”,雷軍對新浪科技說,創業公司不能推崇木板理論,一定要有所聚焦。
對于小米來說,這就是產品和服務。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小米。
不管你怎么看,雷軍給小米樹立的榜樣是:同仁堂、海底撈,一個對應產品、一個對應服務。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堅持做門口有人排隊的小餐館”。
有媒體發出質疑:雷軍想做“小”,你信嗎? 但小米并不是要自縛手腳,雷軍向新浪科技解釋說:關鍵是橫向變大還是縱向變大,小米強調縱向變大。
所謂的小餐館模式,代表著三層含義:一是專注,二是管理結構扁平化,三是用戶關系。
而小米的榜樣們,簡單模式背后也都是連鎖大戶。
至于橫向變大這件事兒,雷軍說“上市前,我們不會為這些努力”。
貳 那么,如何能克制多元擴張的欲望? “可能跟我退休了三年時間有關。
那段時間我投了20幾家公司,遠距離看這些公司和金山,我發現過去二十年我可能每年都做幾十個決定,但最重要的決定幾個就夠了”,雷軍說,“很多時候做的越多,反而越是減分”。
顯然這種路徑也考驗著雷軍對小米的控制力。
“今天,小米對我和合伙人的依賴,超過了金山。
這是我矯枉過正的,當初要把金山做成大公司,而今天要把看起來很大的小米做成小公司”雷軍如是說,言談中表露出特有的自信。
然而不容回避的是,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小米終究會一次次觸碰到擴張邊界。
做還是不做,很難有明確的標準。
但雷軍有一套重大決策的方法論。
首先,大量決策來自一線,技術越復雜,越是一線員工起決定作用。
其次,正確制訂戰略和戰術,戰略就是在什么時間點、做什么事情,戰術就是用對的人把事情作對。
而進行大的戰略決定,第一個原則就是“go big market”,下注未來十年有潛力的方向。
“我曾經在方向選擇時不是那么完美”,雷軍回憶說,“1996年金山崛起的時候我喜歡詞霸,所以毒霸晚做了一年”。
往事仍讓雷軍耿耿于懷,他當時之所以更喜歡詞霸,僅僅是厭煩相關規定的監管。
這一幕,創業小米期間也似曾重現。
這既是小米的獨特之處,也可能是某種隱憂。
在小米未來成長的道路上,仍然有更多需要妥協和退讓之處,處理好各方關系也考驗著小米的成熟度。
通常在具體的日常工作中,雷軍會對某項工作提出一個大的框架,然后鼓勵小米員工快速反應、先行先試。
小米不要求每個人做得更多而是做好,“我們不會因為你做的事情少,而覺得你不夠好”,雷軍對新浪科技表示。
雷軍還有一個要求是盡量少開會。
但這多少似乎與他認真讀過的《High Output Management》(前任Intel總裁安迪·格魯夫著)略為違背。
雷軍說小米務虛的會不多,全公司就一次大會,也很少開季度總結,“我自己是有點反感宣教”。
叁 上述種種,都反映在產品節奏上。
雷軍多次強調“唯快不破”,然而在他看來三年中小米的速度并不算快,一共只做了三款產品:小米手機、小米手機二代、小米盒子。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小米有一套自己的做法。
且聽雷軍口述如下: 2011年8月16日我們發布小米一代,10月底上市。
2012年5月發布小米一代青春版。
8月發布1S。
今年1月發布1S青春版。
到今年3月一代基本停掉。
別人的做法可能是推出四款全新的產品,包括外觀差別都比較大。
而我們是一個產品根據市場反應,切成四個子版本。
每個子版本做一段時間,有效的把生命周期拉到了18個月。
而且這四個版本能夠共用生產線、元器件和設計,可以最大規模的降低成本。
其實2S和2A也共享了絕大部分元器件。
我們是2012年8月發布的2代,10月底發布。
干了六個月的2代,我們希望再干六個月的2S,再干六個月的2A,這樣就延續起來了。
所以在二代上面,我們有了三個小版本,二代、2S、2A。
這跟一代的策略差不多,但一代沒有這么緊湊。
如果按照一代的做法,可能是先出2,再出2A,再出2S,再出2S簡配。
應該會這么干。
我們在2S的基礎上有兩個版本,16GB和32GB。
主要是為了解決不支持SD卡擴展后,用戶存儲空間可能不夠的問題。
為什么取消?因為SD卡壞損率太高,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口碑和維修量。
所以我們采用這種解決方式,而且速度更高更穩定。
再說2A。
以前每代產品過一段時間,就會出一個簡配。
這一次我覺得單純簡配不過癮,所以又加了一些新的東西。
當然也弄的用戶很糾結,我不認為這是錯誤。
我們在實驗,到底怎么增強,到底怎么簡配,我們還在摸索之中。
但是我不后悔。
今天Android手機升級很快,這幾年技術突飛猛進,包括相機、音箱,電池、傳感器等各個方面,三五年就能到很高的水平。
智能手機的復雜度更高,很多競爭五年內不會結束、不會停止。
五年之內智能手機的重要性不會改變。
而MIUI是我們軟件業務的核心,目前小米單發的軟件除了MIUI之外,只有米聊。
在這方面我們不會做更多的探索,MIUI平臺上的東西足夠了。
到現在我們才三年時間,做到這個程度已經很好了,在軟件方面我們一點都不著急盈利。
下一篇:《中國合伙人》徐小平:自我實現才是中國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李開復罹患淋巴癌 發微博感嘆“世事無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