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詞典網 創(chuàng)業(yè)知識學習分享
2000年發(fā)生了一件大事,人類史上的第一家千億美金互聯網公司產生了。
創(chuàng)造這家公司的,一個是美國人大衛(wèi)•費羅,另一個是中國人楊致遠。
楊致遠今天已不再是互聯網江湖的主角,但當今互聯網江湖的所有主角都不曾如他風光。
在他做主角時,今天的主角們都在仰望其成就與光芒。
Yahoo!誕生楊致遠1968年生于臺灣。
10歲時,他和弟弟歲母親到加利福尼亞圣何塞定居。
30歲時,他成為加利福利亞最耀眼的創(chuàng)業(yè)明星。
楊致遠在美國很適應,甚至如魚得水。
他讀書不怎么用功,但成績優(yōu)異。
高中畢業(yè)時,他是宣讀告別演辭的畢業(yè)生代表,是學校網球隊成員及學生會會長,并且被柏克萊、斯坦福及加州理工以豐厚獎學金搶著錄取。
在斯坦福,楊致遠只用4年就完成了電機工程學士及碩士課程。
用聰明節(jié)約出來的時間里,他跑到學校圖書館兼職,掙到零花錢的同時學了門簡單的手藝:系統地把各種圖書分類整理。
這是個簡單的活兒,但對楊致遠意義重大。
讀博士時,軟件業(yè)蓬勃發(fā)展,楊致遠于是將其作為博士攻讀方向,并在那里遇到了大衛(wèi)•費羅(David Filo)。
費羅比楊致遠大兩歲,兩人都是運動迷,以及數學和工程學天才。
1992年,他們一起到日本作了學術交流,結為莫逆之交。
日本回來后,楊致遠和費羅天天泡在網上。
過程中,他們發(fā)現網站越來越多但彼此孤立,互不鏈接,想要找到想要的內容非常不便。
整理圖書的經歷,讓楊致遠產生一個想法:把眾多網站收集起來,分門別類地鏈接到一個站點上。
▲楊致遠與創(chuàng)業(yè)伙伴大衛(wèi)·費羅(David Filo)楊致遠和費羅先是分頭行動建立了集中站點,然后干脆合為一體,建立了以兩人名字命名,統稱為“杰里和大衛(wèi)的萬維網向導”(Jerry & David’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的站點。
起初,楊致遠他們把站點設在斯坦福電機系工作站的空間之內。
訪問人數太多,影響到學校電腦的訪問并被驅逐之后,他們進駐了當時最著名的互聯網公司“網景”,并從“網景”的瀏覽器得到一個按鈕位置。
互聯網世界,因為這個按鈕,開始改變了。
當“網景”瀏覽器的用戶按下“網上索引鏈接”的按鈕時,都被自動帶到了楊致遠他們的網站上,借助“網景”的龐大用戶規(guī)模,楊致遠和費羅的站點迅速爆紅。
到1994年秋,他們的站點訪問量已突破100萬人次。
楊致遠和費羅從小聽著硅谷神話長大,對這里的玩法非常熟悉。
網站訪問量和影響力的成倍增加,讓他們看到創(chuàng)業(yè)的可能。
1995年3月,風險投資公司Sequoia Capital給了楊致遠和費羅200萬美元,4月,他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Yahoo!。
不做CEO公司成立后,楊致遠和費羅決定博士文憑也不要了,專心致志做公司。
“母親有點失望。
”楊致遠說,對中國人而言,放棄博士學位去做網站、賣廣告,這實在是不太對勁。
但他覺得,互聯網的機會實在是太大了,而且機不可失,所以決定把博士學位先放在一邊,等將來有機會再去讀。
楊致遠和費羅在如何做好網站上經常意見分歧,但他們對一個問題高度一致:都不認為自己可以勝任公司CEO。
“我們兩人誰也不會聽對方的,因此得有第三方來仲裁。
”楊致遠開玩笑說。
職業(yè)CEO并不好找,因為公司很小,而且有一個不太好聽的名字。
在字典里,“Yahoo”有“笨拙的,野蠻的”的意思。
好不容易有人敲門了,那人進來卻認真地說:“我想,我上任的第一件事是要改掉名字。
”兩人只能馬上開門送客。
經歷一些挫折,他們在斯坦福的校友庫戈(Tim Koogle)出任了CEO。
庫戈曾將自己創(chuàng)辦公司賣給摩托羅拉,擔任過Intermec公司的總裁,有全面操盤的經驗。
包括一般的行政事務,楊致遠和費羅也都拒絕參與。
他們雖然是董事會的重要成員,但卻堅持不在管理階層列名,因為不想被牽扯,影響自己做更有創(chuàng)意的事情。
楊致遠和費羅對自己的定位是:費羅主要從技術角度領導公司發(fā)展,楊致遠則負責運籌公司的發(fā)展方向,關心諸如如何更有競爭力等戰(zhàn)略性事務。
創(chuàng)造歷史Yahoo!成立不久,美國在線(OL)就找上門來,要收購公司,并承諾讓楊致遠和費羅成為富豪。
隨后,MCI、微軟、CNET都找上門來,網景也提出了動用股票并購Yahoo!的合作方案,但楊致遠他們都一一回絕了。
▲特瑞·賽梅爾(左)、楊致遠(中)和大衛(wèi)·費羅(右)在納斯達克(NASDAQ)的合影楊致遠說,決定創(chuàng)建Yahoo!時,他們已不只是想做個網站而已,而是希望去改變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讓大家更容易從網絡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并體驗到樂趣。
而錢,也不是他們最關心的事。
楊致遠分析,要實現自己的理想需要三個條件:一,全面:信息十分豐富;二,世界性:可以找到全世界的有用信息;三,品牌:要讓全世界的網民都知道Yahoo!。
正是在這個思路下,Yahoo!一路狂奔,直到成為世界第一門戶網站。
“我們比同行提前6個月拿到風險投資。
這6個月,在互聯網上可以等于好幾年。
提前起跑以后,如果你一直跑,就越跑越快,與別人的距離也越拉越大。
所以,一拿到錢,我們就去做‘Yahoo!’這個品牌。
”楊致遠說。
雖然自己并不最關心錢,但怎么賺錢,卻是Yahoo!和所有互聯網公司當時面臨的最大問題。
楊致遠想到的辦法是,做廣告:讓企業(yè)通過Yahoo!面向網民推廣產品或服務信息,之后,他們成為全球第一個在互聯網賣廣告的人。
對用戶免費,靠廣告盈利。
楊致遠和費羅的一小步,成就了互聯網發(fā)展史上的一大步:找到了互聯網商業(yè)化的第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
有了盈利模式,Yahoo!的底氣越來越足。
1995年8月,公司資金短缺,雖然還沒有賺到一分錢,但他們開出4000萬美元的征資活動。
這看起來是獅子大開口,然而不到一個月,路透社和孫正義就把支票開了過來。
得到充裕資金后,Yahoo!大干快上。
1996年4月12日,Yahoo!上市了。
雖然已有兩大對手Cycos、Excite搶先,但這一天仍被評為創(chuàng)造了歷史的“華爾街盛事”。
當日,Yahoo!一上市就交易狂熱,最初定價13美元的股票最終以33美元收市,創(chuàng)造了8.5億美元的市值。
當時,包括楊致遠和費羅兩人在內,Yahoo!一共才有49名員工,平均算下來,每個人要值將近2000萬美金。
千億美金公司上市后,楊致遠大手筆推廣Yahoo!的品牌。
他請來曾在Clorox和二十世紀福克斯工作,擅長品牌營銷的愛德華(Karen Edwards)專門推銷Yahoo!。
在愛德華的操刀下,Yahoo!成為第一家在互聯網做廣告的互聯網公司,一次就撥出500萬美金在電視上做了廣告。
她還把耐克(Nike)的“Just Do It”,改成“Do You Yahoo!”,讓Yahoo!的招牌出現在各種吸引眼球的地方。
到上市時,Yahoo!依然是靠鏈接別人網站的內容來吸引網絡用戶,這意味著Yahoo!的內容實際上也被人掌握。
看到這個不足后,楊致遠又不斷加強自身內容建設,將Yahoo!從互聯網目錄(索引)公司,轉變?yōu)檎嬲拈T戶網站。
強大的廣告攻勢,出眾的便捷和內容,而且免費,讓Yahoo!的訪問量火速攀升,得到廣告主的認同。
1997年第一季,Yahoo!實現950萬美元的收入,比1996年第一季的170萬多出6倍多,而且還出現了21萬美元利潤。
在高新技術企業(yè)中,21萬是個微不足道的數字。
但Yahoo!的這21萬,卻燒旺整個硅谷對互聯網的信心,很多曾經疑惑和正在擔心“互聯網是否能賺錢”的投資人,也奔走相告:“有人賺錢了,Yahoo!已經賺錢了!”整個1997年,Yahoo!年營收達到6700萬美元,全方位超越互聯網老霸主,當初收留楊致遠他們站點的“網景”公司,成為全球互聯網最大的明星。
是年年底,Yahoo!日均訪問量達到6500多萬人次,比所有對手訪問量的總和還要多。
在美國領先的同時,Yahoo!也率先全球布局,1996年4月,Yahoo!在日本成立了第一個國際版網站——Yahoo!日本站。
之后,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以及中國Yahoo!等分站相繼問世,讓Yahoo!從一家美國公司變成世界級企業(yè)。
互聯網和普通產品及服務相比,具有人傳人,人粘人的特點,走在前頭,率先擁有用戶的人更容易成為贏家。
依靠在全球的領先優(yōu)勢,Yahoo!的訪問量和市值都如火箭一般,直沖云霄,成為全球互聯網無可爭議的第一門戶和第一品牌。
2000年,雅虎市值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成功突破1400億美元大關,超過通用汽車、亨氏(Heinz)食品和波音公司三家公司的市值之和。
楊致遠也成為硅谷夢想的代言人。
1998年《福布斯》雜志推出高新技術百名富豪,楊致遠以10億美元的財富位居第16位,是榜單上的華人首富。
2000年,他更是身價大漲,最高時超過100億美金。
其時,他才不過32歲。
只不過,互聯網的世界變化太快。
Yahoo!市值的歷史新高,很快成為歷史最高到到今天依然。
而32歲那一年,也是楊致遠至今為止人生的最風光。
這其中的成敗興衰,令人唏噓,恐怕也是讓無數今天的大佬無法安睡的教訓。
下一篇:永和大王的成功餐飲創(chuàng)業(yè)故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13歲開始創(chuàng)業(yè),小本生意賺上千萬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