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他是財經新媒體“華爾街見聞”的CEO吳曉鵬。
我管他叫華爾街金融偵探。
他之前是21世紀經濟報道駐美金融記者。
這是一個在廁所里融資的創業故事。
是一個金融記者自我救贖的故事。
吳曉鵬說:“他們都在忙著看空,我們堅持做多。
新聞依然創造價值。
”我們先來看一段曉鵬的VCR自述。
我們和平安創投的三位老大第一次見面聊完后,他們去廁所呆了一會兒,回來就說,“今天我們會給一個報價,但有一個條件,要么你們現場就接受這個報價,要么我們就不投了。
”接下來我和另外兩個合伙人也跑去廁所商量,但我們覺得這兩個選項都沒法接受,因為過兩天還有另外一家很好的公司會給一個報價,我們至少想比一比。
最終我們在廁所里憋了半小時,投資人跑來催時才想出第三種方案,“今天我們直接回家,不聽平安的報價。
”后來另外那家公司給出了6000萬元的報價,但他們希望100%收購。
接下來的兩日輾轉難眠,最終我決定還是想做自己的事情。
如果被收購,和我一起戰斗了兩年多的團隊成員大多數人都不會有什么收益。
另外,我自己也是一個高風險偏好者,自己獨立發展道路會艱難得多,但這樣的人生才更有意思。
當時也有一家國內頂尖的財經媒體有意入股,但那會我們還未成立公司,對方又是國有企業背景,我們在注冊公司及員工激勵制度方面可能會碰到些問題。
最終,我們選擇了平安創投做我們的機構天使。
我報了一個價,平安同意。
時至今日,我們仍然不知道當初他們在廁所里商量的是個什么價格。
創業初衷華爾街見聞最初是一個個人博客,創建于2010年11月,當時我是21世紀經濟報道(下稱21)駐紐約的記者,負責報道美國經濟與金融市場。
21是中國第一個國際化擴張的市場化媒體,我有新聞和英語雙專業背景,因此有幸在2008年4月成為第一位海外記者派駐華爾街。
那年我24歲。
報社在海外最想要的是高端采訪,所以在華爾街駐站近五年期間采訪過伯南克、蓋特納、巴菲特、格羅斯等金融人士。
但我逐漸發現,還有比高端采訪更有價值的事情值得做,那就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金融新聞在中國幾乎很少有人知道!過去幾年,美聯儲等西方主要央行的量化寬松(QE)貨幣政策主導著金融市場走勢,政策的任何變動都可能造成所有市場劇烈波動。
但最初幾年,這些政策在中國的主流財經媒體上沒有報道,或者接近被忽略。
在公共的財經輿論空間中,幾乎沒有人討論這些最重要的議題。
受制于報紙時效性,21在這些重大新聞主題上也很難操作。
舉一例,美國政府每月第一個星期五會發布上月的就業數據,這是全球投資者每個月最興奮也最緊張的一天,因為就業數據會決定QE政策下一步走向,很可能就會成為全球所有市場的重大轉折點。
但這個數據公布時,報紙已經過了周五的截稿時間,最快也要等到下周二才能見報。
有關這些政策的任何動向都應第一時間向中國投資者發出警報,于是我創辦了華爾街見聞網站,希望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
下一篇:5萬元白手起家到一城16家門店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輕社區的“賺錢術”:免費社區賺錢,去年利潤1個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