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很多同事的回憶里,知春路是灰色的。
”這是一個主觀印象。
20年來,數不清的創業者在這條11公里長的街道兩邊出沒。
描繪創業歲月里的迷茫、焦灼和疲憊,灰色是合適的顏色。
它同時又是客觀描述。
與中關村核心區和五道口相比,這里氛圍單調,餐飲粗糙,缺乏娛樂。
但是,這條路流淌著四通、金山、小米的傳奇故事,那些不安分的年輕人從各地趕來,如飛蛾撲火。
在破舊的居民區和簡陋的寫字樓里,每個夾縫都暗藏著膽大妄為的創業者和野心勃勃的極客。
一代過去,一代又來。
無數從這里黯然離去的創業者證明,這是一條現實主義的道路。
現在,聽成功者講述他們的知春路吧。
他們終于有機會說:我來過,我看見,我征服。
那些年,知春路上的程序員口述/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陳江寧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控股、以信息安全為核心技術的國有上市公司,2000年11月1日成立,2003年7月11日在A股市場掛牌上市(SHA:600271)。
目前公司總股本92340萬股,總市值近140億元,公司從業人員近1.4萬人。
我與知春路1997年,我加入航天金穗公司(航天信息前身),干起了與漢字系統沒有太大關系的稅務系統軟件開發。
航天金穗在翠宮飯店對面,馬路邊的那個角上,從事國家金稅工程稅控系統的研發,首批員工也都來自于相關的科研院所。
1994年我停薪留職,加入天匯公司,成為一名電腦程序員,開發天匯漢字3.0及3.1。
那時搞中文的主要有兩撥人,其中鮑岳橋、簡晶和我做Dos。
鮑岳橋是UCDOS的開發者,簡晶則是“中國龍”的開發者。
王志東,廖恒毅搞中文windows。
廖恒毅在中文之星,王志東在四通利方。
天匯在中關村南二街,四通利方有個辦公地點在中關村三小,兩家公司隔著一條馬路。
我和天匯的老板沈江曾去那棟樓里找過王志東,當時天匯是個小公司,只有10來個人,四通利方相對要大。
不久,微軟Windows95面世,中文Dos徹底完蛋,中文windows也沒有了存在必要。
整個中文行業沒了。
簡晶離開中國龍DOS后曾加盟UCDOS,和鮑一起開發了最后一版UCDOS,之后兩人一起離開創辦了聯眾游戲;四通利方則及時轉型成為利方在線,逐漸成為后來的新浪。
有位記者在2007年寫王志東的一篇報道里,回溯了這段歷史,將我們稱為“中文五虎”,王志東是二代程序員的代表。
二代程序員的時代是中國軟件(行情,問診)業最后一個英雄主義時代。
一度,我打算去金山軟件。
金山和我們在知春路的同一個小樓里。
后來金山搬到翠宮飯店,我們則搬到對面樓里,這段時間里我和老求、雷軍來往較多。
那些年,軟件是主流。
老求希望我去珠海,而我想留北京,所以去了另一家公司。
但天匯的好幾個人,后來都跟金山有很多關聯。
毛一丁去過金山,當過副總。
后來,去中文之星,做過智能狂拼。
再后來,去過瑞星,去年又去了YY。
梁兆新,先前來自珠海巨人,來京參加展會時,被挖到天匯。
他是個技術超牛的人,只在天匯呆了半年時間,后來跟金山合作推出金山解霸,再后來自己獨立搞了一個超級解霸,賣給了暴風影音。
天匯還曾來過一個年輕人,那是他來北京后的第一份工作。
他沒幾個月就走了,去了《中國計算機報》,再后來創辦了一個網站Donews。
他叫劉韌。
當初的小伙伴里,還有一個也挺牛的,但去了美國,在Ebay做過一陣子,聽說最近打算回國創業。
1997年,四通利方接受650萬美金的風險投資,這是中關村獲得的第一個風險投資,很轟動。
我去雷軍辦公室找他聊天,那時金山還沒看到希望,雷軍說國產軟件要熬得住,熬下去肯定有春天。
總的來說,當初搞軟件的那波程序員后來大多數都沒有跟上互聯網這一波潮流。
當時金山看起來最有條件,創辦的BBS吸引了很多人,但沒有及時往互聯網方向轉,所以老求一度很后悔。
我也沒有抓住這波潮流。
1997年,我加入航天金穗公司(航天信息前身),干起了與漢字系統沒有太大關系的稅務系統軟件開發。
航天金穗在翠宮飯店對面,馬路邊的那個角上,從事國家金稅工程稅控系統的研發,首批員工也都來自于相關的科研院所。
我是金穗的第一個外聘員工,第45號。
當時金穗還是個很小的公司,后來不斷成長,并進行了改制。
2002年公司搬到了數碼大廈,2007年搬到現在的航天信息園。
每一次搬家,都是因為公司成長,辦公面積不夠用了。
加入金穗后,除了當年的天匯同事,我與中關村軟件圈的關系就慢慢淡了,很多曾經的小伙伴已經少有聯系。
除了漢王,這也是知春路上成長起來的公司,至今我們還有業務合作。
四通8年口述/四通創辦人之一 王輯志四通集團公司是中國著名的民營科技企業。
1984年5月,借款2萬元創業的幾名科技人員,辦起了北京市四通新興產業開發公司。
1986年,北京四通集團公司成立,一度引領中關村科技創業的潮流。
我與知春路那些年里,報紙上的新聞經常是一家家新的民營公司誕生,我是被這種改革的大趨勢感染而離開研究所的。
四通成立的那一年,聯想也成立了。
兩家公司曾在同一棟樓里。
1984年5月,四通成立,一兩個月后,我加入。
當時四通有五六十人,其中有一些是知青。
四通辦公地點是四季青公社在中關村的一個超市。
那時國內還沒什么超市,生意也不好,公社從超市劃出兩間房給四通作辦公室,靠里的墻邊放了幾個保險柜,一張桌子,幾把折疊椅。
9月份,四通門市部開業,讓人眼前一亮。
那時幾乎所有的商店都是破破爛爛的,四通的裝修很不錯,吸頂燈,大玻璃,外加漂亮的窗簾,與周圍的企業形成鮮明的對比,像是香港或深圳的企業。
開始四通賣計算機。
加入四通前,我在冶金部自動化所里做工程師,到四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站柜臺賣計算機。
柜臺是必須站的,人家買計算機,你得給人家講計算機性能。
當時四通專業人員還很少,很多人只有高中文化,他們學習能力很強,對四通的起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當時中關村在一般人眼中是倒爺一條街。
四通除了賣計算機以外,還賣元器件,這是四通的特色。
那個時候基本沒有元器件可買,一般人也不知道去哪買。
四通創始人之一、銷售天才王安時,對哪有賣的,誰想要,要什么等問題門兒清。
元器件柜臺受到了科研人員的歡迎。
四通賣這些東西時,旁邊出現了很多小公司,它們可能是從四通這兒買了再到另一個地方賣。
當時的生態就是一個大點兒的公司旁邊圍著一圈小公司。
第一年,四通賣兄弟牌打印機賺了不少錢。
第二年,我從柜臺轉向產品開發,工作是給1570彩色打印機開發漢卡。
我運氣很好,做的第一塊漢卡插上打印機就能工作。
但當時大興線路板廠生產的線路板質量很差,近90%不能工作。
王安時提議讓香港公司生產線路板。
那一年1570彩色漢字打印機賣得很好。
后來萬潤南做一個決策,既然漢字這么需要,那就生產漢字的文字處理機。
我也因此被任命為四通的總工程師。
開發小組只有幾個人,開發地點就在我家里,雙榆樹小區。
當時很多中關村小公司都是在自己家里,居民樓里,或租一個很便宜的小門臉兒。
那些公司一些發展起來了,一些倒閉了。
那時是民營公司發展潮。
那些年里,報紙上的新聞經常是一家家新的民營公司誕生,我是被這種改革的大趨勢感染而離開研究所的。
四通成立的那一年,聯想也成立了。
兩家公司曾在同一棟樓里。
當時中關村的負責人、海淀區委書記賈春旺思想很解放。
四通的成立離不開賈春旺,在他的牽線搭橋下,萬潤南等技術人員與海淀四季青鄉的政府管理人員坐在了一起,后者給予了前者資金支持。
我從冶金部自動化所辭職到四通來,也得到了賈春旺的支持。
當時單位不放,沒有檔案,賈春旺說,你只要到我這兒來,我就給你再建一個檔案。
四通是一個民營公司,待遇比研究所好,而且年終有分紅。
我在自動化所里當工程師時,月工資110塊,到四通后月工資500塊,比一級教授還要多200塊。
在四通8年后,1992年,我離開了。
當時王志東剛加入四通。
離開之后我連續做過好幾個公司,都很辛苦。
我有很多很好的想法,但是沒錢。
后來我想要不做一個風投公司吧,2003年,我就又做了一家風投公司。
下一篇:黃記煌創始人自述:如何靠一道燜菜年入20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從“程序員轉行賣燒餅”想到IT人創業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