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無論是雷軍口中的“鐵人三項”、“七字訣”,還是黎萬強詮釋的“參與感”、“顛覆”,亦或者別人貼上的“互聯網思維”標簽,小米模式真正發揮作用的領域,一直集中在新興的移動互聯網產業,一直沒有跨出過諸如智能手機、MIUI、路由器、盒子、智能硬件等“新潮”消費電子產品的圈子。
本來就很風口的行業其實很難有“顛覆”一說,而真正需要顛覆的消費電子傳統產品,比如電視,是小米少有的“不方便”公布銷量的產品。
2013年隨著小米手機已經形成一定的品牌和口碑,小米推出智能電視這一未來客廳爭奪戰的關鍵產品,并且打著“極致性價比”的旗號意圖復制智能手機獲得的成功。
結果如何?遮遮掩掩地,網絡上還是流傳出頗為可靠的業內人士消息,小米一代最終銷量不足10萬臺。
一代銷量不佳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小米手機一代照樣也是差強人意,后面一樣也實現了指數級增長。
理論上,隨著小米電視供應鏈的理順,敲定元器件供應廠,提升代工廠工藝水平和產能,以及補齊配送城市和售后的短板,小米內部預估小米電視二代銷量大概能到200萬臺。
小米電視的配送城市從7個拓展到200余個,與LG順利達成了高清屏幕的供應協議,小米電視二代從外觀到工藝,基本已經屬于良好的標準。
這次真的沒有借口了,結果前段時間王川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小米電視的整體銷量仍然不便公布;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王川強調小米盒子銷量絕對是第一。
為什么小米模式一進入傳統產業就“失靈”了?雷軍挖來陳彤,發力內容,似乎是認為光靠硬件本身的性價比很難在智能電視中脫穎而出。
依靠內容作為智能電視的差異化競爭砝碼,效果如何將來才能夠驗證,眼下市場第三方的統計結果,我覺得更值得思考:在智能電視的銷售中,海信、創維、TCL、長虹等傳統廠商仍然占據銷量的大頭。
它們之中,沒有一家真正植入了互聯網基因,沒有一家在內容上有明顯的優勢,沒有一家在線上做營銷有小米那般繪聲繪色,但是,為什么面對“降維攻擊”能夠穩如磐石?小米產品最廣大的受眾群體,一直是追求最新潮消費電子產品的年輕人,他們發揮著品牌傳播從低往高、從新一輩向老一輩傳遞的作用。
一開始有了正確且清晰的認知,才規劃出針對性極強的營銷方式:小米手機新品發布會,從CPU講解到屏幕工藝再到機身材質,硬件上有一點差異化的迭代都要拿出來大書特書;一開始做MIUI在發燒友圈子培育種子用戶,產品強調跑分,不斷刺激PC時代學生的玩機后遺癥。
這種以“分解”產品為主、走“發燒友”路線的宣傳,為何在智能手機上成效顯著,照搬到智能電視上為何沒用了?因為,智能手機是年輕人重要的玩物和隨身物品,而電視不是。
智能手機是一年一換的非耐用消費電子產品,電視不是。
多是面向中老年的消費者,沒有新一代癡迷研究電子產品的特性,他們選擇購買一款電視看中的是“穩當”、“熟臉”。
所以沒有長久的品牌積淀,沒有持續推高的宣傳勢能,沒有扎根在這個行業專一地只做一種產品,很難讓他們冒著風險選擇一個新牌子。
入股網絡媒體,在互聯網上反復制造現象級的營銷事件,小米手機重點在年青一代最高頻出現的地方——網絡上“曝光”,結果是成功地在線上做出了一個品牌。
電視這樣搞就不行了,因為老一輩獲取信息的渠道還非常頑固,電視、報紙、大街上的廣告牌、甚至農村刷墻,這才是電視與中老年人交集最多的地方,理所當然應該也是宣傳的主戰場。
除了宣傳,智能電視和智能手機的營銷方式還有更多的不同。
比如電視的出貨渠道還集中在線下,因為中老年人很少會網購,從“基礎技能”層面徹底地堵死了遷移購買習慣的可能。
小米手機“顛覆”、“不拘一格”的營銷表面上非常奏效,其實只是在一個新產業上先于別人找到了更合適的方式。
小米手機的成功太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才迷信原來的經驗,不加區別地施用在其他產品上。
不過,在傳統產業面前,小米恐怕還需要一點敬畏之心。
降維攻擊,從目前來看,只對年輕人有用。
下一篇:華為中興為何棒打小米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當當網換名換標換口號:求轉型也是蠻拼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