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早期、天使、后期投資人分別青睞什么樣的項目?在他們眼中,哪些人就算拿到了錢也是“白給”?在融資的不同階段,如何避免項目中途夭折? 1、不投沒有商業計劃書的項目 有人說過一段很經典的話,一個團隊拿幾頁紙的商業計劃書就可以忽悠到投資人幾百萬,如果團隊連這個都不愿做,那么基本上就沒有什么投的價值,所以我建議BP(business plan)一般要CEO自己來寫,當然BP的內容可以團隊一起來討論,但是操刀撰寫的一定是CEO本人,因為寫BP是你重塑商業邏輯的過程,不斷拓延你的創業想法,能讓你想的更縝密,甚至在寫的過程中你會迸發出新的火花,從而有新的商業靈感。
2、不投沒市場想象空間、沒獨立IPO可能性的項目 這是一個木桶理論,大家都知道裝水時是短板決定長板,但是投資恰恰相反,長板決定短板,只有你有足夠的市場想象空間,天使投資才愿意參與其中,并不是說我投的項目就一定能IPO,但我只是不投沒有IPO可能性的。
3、不投無核心競爭力的項目 有些做餐飲的項目、有些做食品的項目、有些做生意的項目,基本上來講是沒有核心競爭力。
舉個例子,我在四川的時候遇見一個團隊,是做四川火鍋的,生意非常好、服務也非常好、口碑也非常好,但是因為在四川做火鍋的人太多了。
這塊市場很難再殺出一個海底撈出來 ,它會是一個非常賺錢的生意 ,但是并不是一個企業化運作的項目。
4、不投創始人不和睦,股份安排不合理,容易分裂的項目 如果核心創始人之間的股份分配不合理,很容易在后續的企業發展中出現隱患。
國內大部分的創業團隊可以共患難,但卻很難同享福,我跟團隊分享的時候說,企業出現問題,一定要在陽光燦爛的時候去修屋頂,不要等到狂風驟雨的時候再補窟窿。
有什么事情白紙黑字寫清楚,到底是什么股份,把利益分配寫清楚,投資人看到你股份安排合理才愿意和你聊。
5、不投創業者盲目樂觀或封閉的項目 我自己理解的投資人與創業者的關系,其實是像家長看孩子騎單車,如果離得太遠了,孩子容易摔著,但離得太近,又怕孩子學不會,整個投資人與創業者之間的關系其實應該是你要幫忙,而不是添亂。
因為你要是幫所謂你自己認為的忙的時候,可能你幫的是倒忙,反而是擾亂了創業者自己制定的發展計劃、路徑和步驟。
創業項目如果會PR的話,它在未來會占有很大的優勢。
如果一個團隊都不愿意跟投資人交流的話,也就是之前說的創業者盲目樂觀、比較封閉,投資人怎么能更好去幫到這個項目,怎么幫它對接資源,樹立商業模式等? 財務投資對天使投資來講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洪泰現在專門建立一個叫PR (公關)的團隊,用來成體系化、成結構化地幫助我們投資的這些項目,更好地做一些關于它公關方面、整個媒體戰略方面,有計劃有章法的打法和布局。
6、不投依賴資源型創業的項目 尤其是開始就講自己有什么關系,有什么資源。
這種項目在我看來一般都不是特別靠譜。
因為資源和人脈不是說的,是用的。
能不能轉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好的項目不需要借助關系資源,遵循市場規律,其實你就可以成長,靠特殊渠道成長起來的創業項目都是發育不良,很難做大。
7、不投為了創業而創業,為了風口而風口的項目 有些小伙伴三年換了四五個方向,實在是不好判斷他到底是不是想創業,這樣的人他有不同的標簽屬性,他可能是連續創業者,可能是名校畢業,也可能出自BAT,也可能是海歸,當然有一系列豪華的標簽了,可能他去路演的時候,十家機構都愿意投他,但是這樣的項目,我不一定會非常喜歡。
這種邏輯的核心是,我不投為了創業而創業,為了風口而風口的投機性團隊,當然,這個需要投資人用很專業的眼光去識別他。
8、不投不專注的項目 這個其實也有切身的案例,之前我接觸的創業團隊,因為早期的時候,你跟項目去聊,一般我會聊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這一個小時的時間,他能不斷把一些時髦的詞給我說出來——大數據、云計算、高科技、生態圈、平臺等等等等。
我個人覺得早期項目,其實應該找到這個行業的痛點,把這個痛點深扎下去,構建起他的護城河,形成行業聯動。
平臺故事不用講,只要你把前邊的痛點形成壟斷力,自然而然就能覆蓋其他方面。
你上來就講故事,還不落地,上來就說自己是平臺。
一般這種早期項目,我個人都會打很低的分。
目前這種市場環境,初創項目已經太難實現平臺化了。
當然,你可以有這種仰望星空的想法和夢想 ,但是,我建議要腳踏實地把活兒先干好。
這是分享的我個人八個不投的標準,其實大家很關心的是說,早期項目,你有什么樣的判斷邏輯。
其實大部分的早期項目,大家的判斷標準和邏輯是很相通的,無非是看幾個點——市場、團隊、產品、營銷策略、估值,當然這些不同的選項中,大家的比重是不一樣的。
有的基金可能比較看重產品,有的可能更看重團隊,有的可能比較看重整體的營銷策略 ,有的可能覺得估值合適,就愿意參與 。
產品邏輯、公司估值,這些概念如何理解 市場,跟與大家之前講的很像。
就是說你還是要找到一個能夠有IPO空間,有足夠多的想象力,未來有足夠多故事的項目。
因為一個早期機構去投一個項目,核心還是希望未來有一天能夠退出。
天使去投一個項目,要想到該項目A輪誰會去接;A輪投的時候,要想到B輪誰會去接。
按照這個邏輯延想,如果一個項目,VC愿意去接,說明市場空間還是足夠大的。
因此你要找到能夠有IPO空間,有足夠想象力的一個方向。
那產品的邏輯是什么呢?產品的邏輯,其實就是你要找準方向。
你要選擇尚未成熟的行業去切入。
如果是一個成熟市場,你殺進去的話,那各項指標的要求對你都會非常地高。
第二點就是,你要努力找到用戶爆炸性的增長點,提供真正有價值的服務,形成核心競爭力,并構建起自己的競爭力。
第三點是說,你在垂直細分市場站穩后,要努力嘗試以點到面的擴張,對鏈接上下游的合作伙伴要形成生態圈,業務進行聯動。
最重要的一點,你選擇的這個方向,不要跟BATJ這些傳統互聯網大公司的主營業務正面競爭,因為現在確實已經不是群雄逐鹿的時代了。
如果你的業務跟BAT這些比較大體量的互聯網公司打正面戰的話,VC是很難去給你做持續加棒的,如果沒有VC的錢,你是不是還能正常地盈利、運轉下去,我覺得這樣的機會還是非常非常少的。
接著給大家分享的是營銷策略。
這里可以重點講一下,之前我跟團隊交涉過程中,會經常發現,團隊對于估值是非常不明確的。
一個早期項目,產品還沒上線,估值就來要一個億,尤其在15年上半年。
大家都知道,15年上半年,其實整個行情是非常地火爆,非常地混亂。
經常有團隊,產品什么都還沒有,就來上線,要一個天價的估值。
那簡單分享一下營銷策略的邏輯。
假如你的產品預計今年可以做到1個億的營收,那么估算出來,其實你在12月的時候,流水至少要做到2千萬。
假如需要做到2千萬的流水,那你應該需要多少人的團隊呢,需要找多少家的供應商,覆蓋多少客戶,你需要展示的產品應該達到什么樣的形態,你的市場推廣策略怎么樣,相對應地評斷出,你六月份時候——也就是比方說那個起點減去融資的時候,整體的項目是站什么樣的進度,你距離這個目標還有多遠的距離,從而更好地評估這個項目的風險估值呢?其實就是說拒絕那種創業團隊漫天要價,投資人就地還錢的現象。
有不同的估值方法,有P/E 、P/S,有按照GMV,按照用戶數。
不同行業,估值體系是不一樣的。
這個以后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吧,因為估值非常體系化,講起來的話會非常非常多。
我個人來講的話,更看重的是團隊。
因為一個項目,可能選的方向有問題,有可能起步有問題,有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這個項目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其實就是看這個團隊。
團隊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我可能會有以下這些要求, 那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覺得一個優秀的創業者,需要具備以下這些素質:遠見、胸懷、執行力、領導力、學習力、狼性、勤奮、堅持。
遠見是什么呢?遠見呢,其實——尤其是早期的一個創業企業,這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基本上就是這個CEO。
CEO是什么樣的,其實這個企業就是什么樣的。
其實遠見,就是這個CEO。
因為企業如人,一個CEO的文化其實就是這個企業的文化。
這個CEO今天想什么,今天堅持什么,今天放棄什么,將會鑄造這個企業以后將會怎樣。
胸懷呢,其實就是做大事,不要埋怨。
我們面對結果過程的時候,任何時候都不要埋怨,不要埋怨領導,也不要埋怨環境,也不要埋怨對手,或者同事,要埋怨就埋怨自己做得不夠好。
有的時候你的胸懷有了,格局和事業也就起來了,也就能看得更遠,才更有可能把團隊團結得更好。
執行力呢?就借用馬云老師說的話,就是一定不要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
我不希望看到一個團隊他今天給我講的是這樣,半個月或者一個月之后還是在原地踏步。
雖然你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但是以結果導向來看,執行期限來看的話,如果一個月都沒有成長,沒有變化,那為什么要去投他呢。
那再說領導力,我認為一個CEO不懂技術沒有關系,你應該找到懂技術的人,去跟他一起合,讓他配合你一起工作。
不懂財務也沒有關系,找到一個懂財務的人,配合他一起工作。
如果一個CEO能做到這些,那我認為這個CEO是具有企業家潛質的,是有人格魅力的,首先這個人他就值得投資。
再說學習力,學習力是我認為這些企業家能力里面,最重要的一點。
任何一個人的成功,其實都離不開學習力,包括我自己的投資。
我講一個好創業者,每隔一段時間,你再見到他的時候,他的狀態都會不一樣。
就跟一個好的項目,每天估值都在變化,是一個道理。
一個好的創業者,在不同的環境下,其實他能快速吸收對他有利的養分。
這里分享一個我自己投的一個案例。
我在年初的時候,投了一個叫百彩嘉的項目,這個創始人出身非常傳統,他以前自己就開美容店的,開了上百家的美容連鎖。
四年前就開始做O2O的事情,到店、上門……后來發現這條路走不通,就把風口關了,減少到只有六家店,他一直對互聯網也特別陌生。
這個項目,我們3月份投完以后呢,項目創始人如今都發生了飛速的成長。
創始人呢,用了半年的時間,不斷學習,已經對互聯網產生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斷。
并把互聯網的感覺用到自己的骨髓里邊,當然不能說他現在已經完全懂了,但是至少他的這種成長和學習的感覺,已經遠遠超出我對他的預期,每次我跟他聊的時候,都能感受到他的變化,我覺得這點真的很了不起。
他現在基本就從一個傳統的美容店老板,已經變成了我自己心目中一個互聯網人的標準。
狼性和悟性是創業者的標配 我自己還比較喜歡有狼性和悟性的創業者。
狼性其實就是做事的積極性,對成功的渴望,你能不能從中體察到的根本是你對成功的欲望。
那悟性是什么呢,其實就是你對自身的認知,對市場的認知與判斷,你知道應該在什么樣的時間選擇,不盲目樂觀,不輕易妄動。
然后說的是勤奮,就雷軍,雷軍其實已經做了一家上市公司,但每天依然還奮斗在第一線,據我朋友分享的是,他每天基本上工作18個小時,如此勤奮的工作態度,我覺得是每一個投資人,每一個創業者,每一個想成功的人都應該去學習的。
當然,最重要的還有堅持,記住馬云老師說的話,就是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的創業團隊死在了明天晚上,沒能堅持看到后天的太陽。
其實創業呢,我自己認為是創業需要長跑,需要我們每一位小伙伴耐得住寂寞。
下一篇:2015最值得關注的國外風投機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找投資人時候的5個常見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