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告別投資行業之后,黃晶生一頭扎進教育工作中,成為哈佛中心(上海)董事總經理,饒有興趣地研究起財富心理學(Psychology of Money)。
他把這解釋為心情/心態與金錢之間的關系,人需要知道怎樣與金錢相處得更幸福。
依階段的不同,財富心理可細分為賺錢心理,投資心理,與消費心理。
而創業是賺錢的場景之一,因其成功率堪比買彩票而變得特殊。
“買彩票輸了幾塊錢大家都覺得正常,但是創業你押上了全部身心,累得要命,抱著萬一成功可以賺很多錢可以影響世界,放了很多期待,失望也就變得更大。
”黃晶生解釋創業者諸多焦慮的源頭,來自于對失敗的失望與無奈。
“準創業者”的自我判斷要進入一個失敗率注定很高的領域,創業之前的準備非常重要,它不僅僅在于經驗、資源,更在于“心智的培養”。
黃晶生建議“準創業者”可以從幾個維度做自我判斷:第一,看基因,性格天生,有的人能夠適應連續挫折,并能保持心態平衡,有的人則不能。
第二,看成長環境,對有些人而言創業是一個很熟悉的環境,從小耳濡目染學到很多。
第三,看習慣,比如有無做領導人的習慣,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形成過程。
如果沒有這種習慣,準備創業的時間會很長,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也會很糾結。
第四,看是否受過挫折教育。
從小參加體育競賽算一種,因為比賽經常會輸,輸了之后能否總結經驗教訓,能否重頭再來,能否把失敗當成一個必然的過程,可見一個人的心理素質。
很多連續創業者,其實就是連續失敗者,之所以失敗之后還要繼續,就是有堅韌的毅力。
準創業者可判斷自己是不是這種苗子,如果不是,可以先加入別的公司鍛煉鍛煉。
黃晶生表示,創業者要把創業當作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充滿著失敗,每一個失敗都可以學到東西,真正的失敗是學不到任何東西的失敗,不要害怕失敗。
投資二問當前階段,黃晶生以教育為主業,偶爾也會從事個人天使投資。
從創業心理出發,他會向意向被投對象提一些關鍵問題。
黃晶生向創業邦記者透露了他通常會提問的方向,以及背后探尋的原因。
第一問:如果你現在做的公司,永遠不上市,你還會不會在這個領域繼續?從這個問題的回答,黃晶生會判斷被投對象是否真的對某件事情很感興趣且很擅長,創業者做這件事情不是為了享受,而是追求自己的意義。
第二問:如果我投資了這個項目,在沒有下一輪融資之前,你能不能存活?黃晶生不希望投一家融資燒錢的公司,創業公司應該有自己的產血能力,并且有合理的時間規劃,它對應的產品和服務應該是目標用戶愿意為之付錢的。
下一篇:窮小子只身創五千萬企業,朱景華的創業人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唐巖:創業絕不是人生的全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