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我原來是一個配音演員,配過上千集的影視劇。
后來又去做央視的主持人,主持過《財富故事會》這樣的節目,也拿了很多獎。
所以創業之初我特別自信,覺得一張嘴就能做出好產品,后來發現根本不是我想象的那樣。
在經歷了很多“坑”之后,我明白了只有打造出極致內容產品,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內容行業生存下來。
在今天的課程里,我將會為大家揭示極致內容產品的本質,分享打造極致內容產品的秘訣和心法。
01. 搭建模型:尋找“第一性原理”我們在分析產品的時候,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第一性原理”,然后搭建出一個極致產品的模型。
“凱叔講故事”的“第一性原理”,就是快樂。
只有你的產品讓孩子感到快樂,才有資格帶著他成長。
市場上有很多的兒童內容付費產品,但是普遍復購率不高。
原因在于 90% 的產品不是賣給孩子的,是賣給家長的。
但是產品的體驗者是孩子,孩子不愛聽,就只能掙他一次的錢,產品到用戶那里是沒有價值的。
當孩子感受到快樂,喜歡上你的產品之后,我們還需要讓孩子能夠得以成長。
需要在產品里為孩子搭建認知的階梯,讓他順著一條他根本感知不到,但是一點一點在往上走的一條路,達到你最終想帶他去的那個位置。
光有快樂和成長兩點還不夠,還必須要能夠穿越。
穿越的是時間,如果你在一開始打造產品的時候,就想著要讓自己的產品賣10年、20年,那么就一定能找到一些很多年都不會變化的東西,產品的生命力才會更強。
快樂、成長、穿越,就是我心中的極致兒童內容產品模型。
02.找到極致點:把產品打造成工藝品每一個領域的極致產品都不一樣,它們的極致點也不一樣。
要找到自己產品的極致點,就要研究自己的用戶,研究自己的產業和領域。
做成人的內容產品和做兒童的內容產品,心法和極致點完全不一樣。
成人內容的優勢是,只要我能夠提升你的某種能力,或者緩解你的某種焦慮,你都會愿意付費。
用戶不會在意說話的分寸感、聲音、音樂等各方面的體驗。
但同時也有劣勢,世界的變化特別快,成人的內容很難賣上一年。
但是兒童內容跟成人內容正相反。
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不管是文案、音樂、音效、畫面,在每一條供應鏈上的品質都要達到極致,而且要把這些極致匯總在一起,形成一個完美的產品。
要達到這一點,非常困難。
但是它的優勢也非常明顯,只要找到一個產品的最佳表達方式,并且把它堅持住達到極致的話,它的保鮮時間會比較長,價值不會衰減。
成人內容打造的是一個一個的商品,但是兒童內容要想賣得出去,就必須打造成工藝品,這其實就是“凱叔講故事”和其它兒童內容產品最大的區別。
“凱叔西游記”是我們公司的第一個付費內容,我們在做的過程中,像做工藝品一樣打磨了一遍又一遍。
一開始,我寫了第一集 “石猴出世”。
寫完之后給我女兒講,發現我在講的過程中不斷被她打斷。
她老是問:爸爸,這個是什么意思?那個是什么意思?這個是為什么?那個是為什么?我把女兒提出的問題都寫出來,再針對這些問題寫出答案,并揉到情節里去。
然后讓孩子再去聽,在孩子又提出一堆問題之后,再反復修改和打磨。
80% 的兒童內容創作,都是不斷地拿自己的常識去觸碰孩子的第一次認知,但是“凱叔西游記”經過反復打磨之后,可以讓3、4歲的孩子們聽起來沒有任何情節障礙。
03.場景:不為場景打造出來的產品與垃圾無異在不斷和用戶進行交流和溝通的時候,你會越來越了解用戶使用產品的場景和需求。
當我們的產品剛剛上線的時候,引起了接連的投訴,而投訴的問題往往都是一個:你講故事能不能不那么生動???我們的錯誤在于,在打造產品的時候,根本沒去想用戶在什么場景使用你的產品。
因為家長們都是睡前給孩子聽故事,我講得太生動、太鮮活,耽誤了孩子睡覺。
于是我們就開始做嘗試,每天換一個新故事,但是每個故事后面會綴上一首生澀但是極其經典的古詩。
每一首詩我都會讀 7 遍到 15 遍,每一遍都比上一遍聲音小那么一點點,一直到最后似有似無。
我們第一次實驗的時候,當時微信后臺都炸掉了。
很多家長留言說:凱叔你這招真好,不但孩子睡著,我都快要睡著了。
04.時間成本:資本不能催化的往往才是你的核心競爭力如果一家公司的業務通過融資就可以完成,其實風險非常大,這樣的企業最后拼的是融資能力,拼的是你汲取社會資源能力,最后很可能會速生速死。
這個時代不缺錢,只要是個像點樣的創業者,有個還比較靠譜的方向,一定會融到錢,錢越來越不值錢,創業者才值錢。
你能融資,一定有人比你更能融資。
資本推動不了的東西,才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內容行業的壁壘就是時間成本,這是任何資本無論如何不能跨越的。
一個極致內容從有想法到立項,到不斷地試錯、一點一點地雕琢,基本上都會經歷比較長的一段時間。
我們公司千萬級以上的純內容產品,沒有一個是打磨了 6 個月以內就能上線的。
我們有一個特別好的產品叫“凱叔聲律啟蒙”。
這個產品出來之后,很多音頻平臺就想模仿、山寨、拷貝,但是都失敗了,因為他們根本做不到我們這樣的品質。
這件產品我們花費的時間成本是非常高的,每一段 3 分鐘的故事,需要 5 個人連續工作 24 小時,才能產生第1個版本,迭代了 6 個版本之后才能上線。
為了讓這個產品的效果能夠達到極致,我們甚至研究了這些年所有爆火的洗腦歌曲,然后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所有的洗腦歌曲只用兩種節奏。
我們最終選擇了“小蘋果”的節奏,用它和孩子們一起學國學,達到了驚人的“洗腦”效果,孩子們基本上聽三四遍都能學會。
05.交互:交互方式本身就是內容現在知識付費、內容付費很流行,但很多只是錄出視頻、音頻后到各個平臺上進行分發。
我把這種思維方式叫做以網為紙,就是把互聯網當成紙一樣去用,和把你的思想刻寫在紙上,印成書賣出去,沒有任何區別。
互聯網最大的魅力是產品體驗方式完全不一樣了,一樣的內容通過不同的技術、不同的設計,能給用戶完全天差體別的體驗感受。
我們給“凱叔聲律啟蒙”做了一款游戲性質的東西。
因為我們發現孩子聽完我們的內容后,三五遍就背下來了,然后他們就有一種特別強烈地和別人分享的渴望。
意識到孩子們的這種情緒之后,我硬是生生讓這個產品晚上線了一個月,讓所有的工程師加班做了一個伴讀功能。
這個功能就像“唱吧”一樣,背景音樂一出,孩子說一句凱叔說一句,可以錄制成孩子自己的產品,并在網上進行分享。
這種方式,一方面提升了用戶體驗,另一方面也生產了大量的內容出來,用戶通過這種方式自發地為我們進行口碑傳播。
06.營銷:營銷永遠在前面營銷要前置,因為營銷本身是內容產品的一部分,甚至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曾經和一些手機品牌的市場負責人聊天。
他們的營銷方式是,產品部門把手機研發出來之后,市場部門再去挖掘里面的賣點。
但是有時候市場部門并不知道手機的賣點,去問產品經理或者工程師的時候,他們也不知道。
這實際上就是生產和市場脫節所造成的。
所以我們在打造產品的過程中,就要思考產品的痛點和場景。
我們的一般會在拿到產品小樣之后,全公司集體開會討論營銷方案。
會議室放兩塊黑板,一塊黑板上寫痛點,另一塊寫場景。
寫滿之后再合并同類項,把不重要的刪掉,只留最重要的那一個詞,形成我們的營銷文案。
比如我們做的聲律啟蒙產品中,場景是“每天三分鐘”,痛點是國學童子功,把這兩者相加,就是這個產品營銷的主體,也是它的廣告詞。
好產品首先要做到名副其實。
如果你在打造產品的時候,就把未來的營銷話術確立起來,那么最終生產出來的產品,基本上不會走樣。
營銷永遠在前面,根本不在后面。
如果你把一個產品都生產完了,才去想營銷,早就晚了,只能推倒重來。
07.迭代:當你覺得產品完成了的時候,它就死了每一個產品都是生命,它一直都在成長。
當你覺得完成了的時候,它就死了。
英國有個著名畫家盧西安·弗洛伊德。
他有一幅名畫,叫做戴藍圍巾的男人。
為了畫這幅畫,它讓一個老爺子坐在那把椅子上待了 6 個月。
他說,每一幅畫接近完成的時候,最焦慮的事情是該不該罷手,他無法對自己確定說這幅畫畫完了。
當我們打造出了“凱叔三國演義”這樣品質的產品的時候,回過頭再來看以前的產品,就覺得太粗糙了。
因而我們要把以前的產品再進行重新打造、提升,不斷迭代,不斷給用戶制造驚喜。
小結前幾天我聽張瀟雨說了一句話,非常喜歡。
他說最難的事情,有時候反而會更簡單。
因為大多數人都喜歡做 50 分到 80 分難度的事情,這個區間里就是紅海,競爭非常慘烈。
而當你的目標是 120 分的時候,你會發現沒有人跟你競爭,視野一片開闊。
“凱叔講故事”發展到現在,我覺得最幸運的一件事就是我們一直在做 120 分的事情,在這個市場上只能看到我們的產品,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在做50分-80分的事情。
對自己狠的人,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是很少的。
這樣的人和團隊在什么情況之下,身邊都可能是藍海。
下一篇:張旭豪放下槍桿:餓了么的十年創業故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一下科技韓坤:堅持和熬得住是創業者最重要的課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