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這是一位創業者寫的樸實無華的創業入局反思。
這位創業者曾是一家提供審計服務的企業的員工。
回來為了創業甚至去了朝鮮。
然而,他還是失敗了。
他通過本文試圖將他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經驗教訓分享給大家。
告訴想創業的朋友,一些在創業前需要做的準備。
很多人心里都有一個有關創業的“夢”,然而現實面前,并非人人平等。
首先,創業需要基礎,積蓄、經驗、人脈等,樣樣都是必要非充分條件。
以積蓄為例,創業前期投入不說,未來1年的生活費也要有著落,總不能再向父母張口。
除此之外,并非每個人都有足夠的魄力第一個邁出這一步。
去看看車庫咖啡的小黑板,或者水木創業版吧,那里除了有創業團隊在招募外,也有很多“準”創業者,他們毛遂自薦,希望擇良木而棲。
這讓我想起了兩年前的我。
彼時我正在一家全球知名的外資審計、咨詢公司工作,待過兩個部門,每年內部的round table評選都是同level第一、二名,跟每一位領導的關系都很好,并獲得了部門leader兩年升三級的promise。
但我還是決定離開,因為我想創業。
我曾想去新疆開一個面向驢友的驛站,但資金不夠,父母也不支持。
后來開始在水木等論壇上尋找團隊加入,我在水木上發了一個帖子,介紹我自己。
后來陸續收到一些團隊的邀請,我做了初步的篩選后,就一家家去拜訪。
我當時給自己的定位是做戰略規劃、渠道建設等。
團隊一個個看過去,我用內心的標準做進一步的篩選,具體如下:團隊價值觀要一致,聊得來;有股權/期權分享;行業發展前景好,有做大的可能;公司有現金流,沒盈利模式的不考慮;事情本身要有創新,我有興趣做;多數團隊都很難滿足上面的所有條件,直到一個團隊的出現。
那時我已有些懷疑自己的標準是否有些太理想化。
我去北京北五環以外的回龍觀市場見團隊,我到現在都清晰記得當時的場景。
在市場的最北側,一個五六十平米的庫房,冷庫的馬達聲,一股海水的味道撲鼻而來。
幾個年輕人穿著統一的藍色T恤衫忙碌著。
自我介紹后,跟一位團隊的成員聊了起來,因為是校友,又多了一份親切。
這個團隊由三位我的校友組成,他們是多年的朋友。
公司主要做朝鮮天然食材的進口貿易,因為其中一人家在中朝邊境,對商機非常清楚,且具有一定人脈,前期主要以日本海的鮮活水產為主。
這次的見面感覺很好,后續又跟團隊的其他人見面進行了交流,并最終決定加入。
回顧上面的標準,我認為這次的選擇是正確的,具體如下:團隊價值觀要一致,聊得來——因為是校友,所以價值觀沒有問題,也有很多共同語言;有股權/期權分享——口頭承諾25%(因為沒有要求對方寫下來,也為后來的矛盾埋下了伏筆);行業發展前景好,有做大的可能——朝鮮開放程度低,自然資源豐富,我認為有機會;公司有現金流,沒盈利模式的不考慮——簡單的進口貿易模式,賺錢不難;事情本身要有創新,我有興趣做——與朝鮮進行貿易,這個神秘的國度對我的吸引力大過事情本身;有時,好的開始并不意味著成功了一半。
自我加入團隊后,問題就沒有斷過。
我加入的當月,公司招來的銷售(公司只有一個銷售)就帶著我們所有的大客戶跑了,因為他發現生意的利潤空間很大,且上游渠道也并非只有我們一家,同時我的合伙人之前似乎跟他因獎金等事情發生過矛盾。
由于之前的客戶都是他一個人去搞定的,我的合伙人很少跟客戶直接接觸,即使送禮也是讓銷售去送。
所以,等這件事發生后,想再去把客戶爭取回來幾乎沒有可能;然后,我們放在酒店客戶里的設備要不回來,客戶說我的合伙人當初承諾過設備歸他們,但事實并非如此,只是由于沒有字據,且設備安在酒店里,我們也沒有辦法,只能妥協了事;后來,團隊成員因為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方式和發展方向發生分歧。
我們四個核心成員中,有兩個全職、兩個兼職。
我們兩個全職的對情況會更了解一些,有時因為時間原因,很難與兼職的合伙人溝通充分就必須決策,這導致其中一位兼職股東與另一位全職股東沖突不斷,后來我也不幸成為沖突的參與方。
更不幸的是,因為他們是多年的朋友,爭吵過后容易恢復,但對我就沒有這樣的豁免了。
究其原因,也不能完全怪兼職的股東,我的另外一位全職合伙人之前創過業,養成一些不好的毛病,比較隨性,賬弄得比較亂。
而我之前咨詢做多了,很多經營方面的決策看上去很好,但很難落地;之后是去朝鮮,也許是之前預想的太美好,但實際情況遠非我們想象的那么順利。
到了琿春之后,因為朝方問題遲遲無法動身。
去采購俄羅斯的水產,但交易單位與我們的資金量不匹配。
琿春的暫養池因為水泥標號、瓷磚問題漏水,始終無法投入使用,導致之前計劃擱置……我清楚記得一個雪天的晚上,我一個人走在琿春安靜的街頭,心中也像這大街一樣一片白茫茫、空蕩蕩,根本不知道明天自己會怎樣;最嚴重的問題,發生在臨近過年時。
因為公司前期主要做朝鮮的鮮活水產,利潤空間非常不錯,但我們始終無法控制空運過程中的搬運方式,一旦首都機場的吞吐量大時,搬運工人就會摔包,這會導致死亡率的大幅提升。
那天我們從琿春發來的貨死亡率達到了50%,還是那位兼職股東的脾氣爆發了,對我們兩個全職股東表達了強烈不滿,我進行了反擊,并導致了事態的升級,最后大家不歡而散;最后,在公司是否接受戰略投資上的意見分歧,讓我最終決定放棄。
當時,我負責公司的市場、銷售工作,跟幾家大的合作伙伴談判后,有兩家大公司希望對我們進行戰略投資,占股50%。
這可以很好地解決公司的銷售渠道和現金流問題,但對方投資的前提一是我來主導項目,二是暫時放棄現在的朝鮮進口貿易。
因為這件事涉及到我,所以在我不表態的情況下,這兩個投資意向被全票否決。
我理解他們的想法,但也感受到了這件事之后關系的微妙變化;之后,我選擇離開。
就這樣,我的第一次創業在半年后宣告結束。
我和我的合伙人中的兩位至今還是很好的朋友,公司也還在,只不過北京的業務已經關了。
他們目前在朝鮮開了一家泡沫板廠,銷路據說不錯。
在后來的投資及融資咨詢工作當中,我經常會看到貌合神離的團隊,一看就是像簡易房一樣臨時搭建起來的。
這也讓我養成了一種習慣,即每次去車庫以及之前的必幫咖啡時,都會看看有哪些團隊在招什么樣的人,這里面多半是技術人員。
以我這幾年粗淺的經驗來判斷,我不太看好一個人以合伙人的身份嫁接在另外一個團隊上,除非是以專才的身份加入。
所以,當你決定加入一個已經存在的團隊,或者與幾個剛認識不久的同學、朋友一起創業時,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以下是基于我個人經驗給出的幾條建議:加入團隊前,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位置和價值。
一般來說,專業人士、掌握關鍵資源的人更容易融入團隊,因為他們分工明確,價值也更容易體現。
例如,財務總監、銷售總監、CTO等;要對團隊成員做充分了解,不光要了解對方生活中的狀態,也要了解對方工作中的狀態。
理想的團體要有共同的價值觀,同時執行力要高,能夠主動承擔責任,經得起批評;要充分了解項目的前景以及團隊的競爭優勢,兼聽則明,除了團隊以外,還應該多聽聽圈內朋友、投資人的建議,會有更清醒的認識;要有股份或期權,但不要苛求與其它合伙人平等,畢竟大家的能力及所承擔的風險不同;前期要充分溝通,并用協議明確承諾及兌現條件,不要覺得是朋友不好意思,或相信朋友的口頭承諾;心態要好,一個團隊只能有一個leader,所以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支持者,并在團隊內保持相對低調的行事作風。
下一篇:巨頭夾縫求生存:菜鳥創業團隊的辛酸苦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成功人士的九大信條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