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詞典網 創(chuàng)業(yè)知識學習分享
“草根創(chuàng)業(yè)者千萬別學馬云,要做眼前的生意,不要做未來的生意。
”楊秀勇語出驚人。
他出生于貴州銅仁一個小山村,今年45歲的他的履歷表上,有廚師、模具技師、KTV主管、汽車美容公司主管等工作經歷;他的創(chuàng)業(yè)單子上,有家電維修店、彩票店、KTV……豐富歸豐富,都不是什么“大生意”。
很多創(chuàng)業(yè)案例是精英玩的游戲:高新技術變革、整合資源迅速做大、A輪B輪C輪融資、上市……楊秀勇有自己另外一套創(chuàng)業(yè)邏輯:選擇“做不大的行業(yè)”,避免被資本和品牌吞噬;用最小成本創(chuàng)業(yè),把風險降到最低;確?,F金流和利潤,而不是快速擴大規(guī)模;先活下來,再看未來;事必躬親,盡量不招合伙人……這種“玩法”可能恰恰適合草根創(chuàng)業(yè)。
“如果你是一個草根,沒有什么資源和人脈,也沒有什么錢,那就首先承認自己是草根,然后把目標定小一點、做事謹慎一點、風控意識強一點,創(chuàng)業(yè)成功也可以是大概率事件。
”楊秀勇在新書《草根創(chuàng)業(yè)六堂課》中說。
上世紀90年代初期,楊秀勇在廣州的一家工廠打工。
當時普通工人的月工資是六七百元到一千元,不到20歲的他,憑借制作模具的技術,一個月可以賺兩萬元,堪稱春風得意。
然而,1993年6月30日,楊秀勇永遠記得這個日子——他20歲的生日,他的右手被卷進機器致殘,打工生涯徹底終結。
這次變故讓楊秀勇認識到一點:“很多人認為打工比創(chuàng)業(yè)更安全,但我的親身經歷告訴我,打工永遠是給別人做事,會面臨很多不可預知的因素,比如公司倒閉、意外、市場蕭條大裁員等,隨時可能被辭退。
只有自己做老板,才能真正找到自由、安全和價值。
”1993年年底,楊秀勇回到家鄉(xiāng),一邊養(yǎng)傷,一邊琢磨能做點兒什么事。
兩個月后,他發(fā)現一個商機,山區(qū)小鎮(zhèn)有七八千戶人家,但沒有一家家電維修店,誰家的電視機、收音機壞了,只能搬到50公里外的縣城、甚至80公里外的銅仁市修理,很多人嫌麻煩,索性不修了,放在家里當擺設。
楊秀勇學過一點無線電技術,于是借錢租了房子買了工具,一邊學一邊做,生意出人意料得好,一個月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有一天,一個客人過來問:“楊師傅,你會不會修冰箱?”楊秀勇家里連冰箱都沒有,更別說修了,但他爽快地說:“會!”“當機會來時,你要勇敢地說‘我會’,然后邊學習邊解決問題,這樣你才能抓住機會。
”楊秀勇在書中寫道。
接下這單生意后,楊秀勇跑到銅仁市,買了本《冰箱工作原理》學習,又跟市里熟悉的師傅請教。
回到鎮(zhèn)上,他反復摸索,終于修好了第一臺冰箱。
消息傳出后,小鎮(zhèn)轟動了,家家戶戶搬出多年積壓的壞冰箱,送到楊秀勇的小店,他一個月就賺了1萬多元。
楊秀勇說:“我給草根創(chuàng)業(yè)者的建議是,可以有遠大的理想,但是最好定一個小目標。
這個小目標不是‘先賺一個億’,如果你曾是打工者,我建議是你打工時工資的2~3倍。
如果你沒有工作,就是賺到夠自己養(yǎng)家糊口的錢。
”之后,楊秀勇又開彩票店、KTV……他始終堅持一個原則:把公司做小,把利潤做高。
如果再具體一些:能在家辦公就不要租辦公室,能自己做的事就不要讓別人做,能外包的就不要請固定員工。
楊秀勇從來不是什么“大老板”,但他的遭遇可能是老板中比較慘的:打工右手致殘,后來他又右眼失明,又得了尿毒癥,第六次配型才終于成功……盡管如此,眼前的他沒有絲毫的頹喪。
“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自己,也會對周邊的人產生影響,人們會下意識地遠離有負面情緒的人。
”楊秀勇說,“一個正能量的公司,應該有積極向上的形象,這個形象要從方方面面打造,比如,朋友圈。
”“我就是個小老板,我還可以奮斗30年。
”楊秀勇有信心。
下一篇:那些選擇了創(chuàng)業(yè)的人 一生與壓力、勞累、焦慮結伴而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為何創(chuàng)業(yè)艱難還有那么多人想創(chuàng)業(y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