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導語:平臺越來越多,但中小賣家的選擇卻越來越難。
開放平臺正在成為中國電商企業的核心戰略。
在平臺上,賣家們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苦苦追尋卻一無所得。
近幾年國內幾大主流電商相繼啟動開放平臺戰略,在開放平臺上收取平臺使用費、技術服務年費、商戶傭金、廣告費等逐漸成為國內幾大電商企業賺錢的主要模式。
但由于平臺內的廣告、引流成本開始水漲船高,導致商戶在平臺上開店容易出頭難。
據調查顯示,僅有18.67%淘寶店鋪表示半年內利潤上升,38.67%表示利潤持平,而42.67%表示利潤在下降。
前阿里巴巴誠信通創始人盧志銀曾斷言,“阿里現在所有開店的淘寶賣家有950萬,其中300多萬賣家網店停止,剩下約80%都虧損,真正賺錢的只有10%。
”但開放的大勢萬難阻擋,最新的消息是8月份上旬亞馬遜上線了ArtMarketplace,把開放平臺的品類擴展到藝術品;而蘇寧也正在策劃開放平臺。
開放的歷史8月29日凌晨3點,醞釀大半年之久的蘇寧開放平臺低調內測,初期上線300多個品牌商家。
蘇寧易購執行副總裁李斌公開表示,蘇寧開放平臺與現有平臺有著本質的區別,蘇寧的開放平臺無論是在商業模式,還是在政策上都會優于現有的平臺。
這僅僅是國內電商開放平臺大軍中最新的一員。
2008年,阿里旗下淘寶商城正式上線,經過幾年快速發展,淘寶商城B2C模式開始得到傳統品牌商和消費者的認可。
2012年,淘寶商城正式更名為“天貓”,此次被業內認定為與淘寶劃清界限,在逐漸得到更多傳統品牌的逐漸認可之后,部分傳統品牌紛紛入駐天貓。
數據顯示,發展至今,天貓已經有5萬多家商戶入駐平臺,7萬多個品牌在其平臺銷售。
發展日益強大的天貓、在影響著國內網購消費趨勢的同時,也開始影響國內其他電商平臺的發展思路。
2010年,京東正式上線開放平臺業務,三年后商家數已經達到了3萬。
除了蘇寧和早已上線平臺業務的京東、淘寶以外,國內大部分電商企業都正在走上自營加開放平臺的雙核心之路,國美在線去年12月推出“庫巴”品牌專做開放平臺,亞馬遜中國,1號店旗下的1號商城也早有第三方賣家入駐。
這些企業正試圖通過開放自身在電商方面的積累來拉攏供應商,從而完成電商的新一輪洗牌。
電商的利刃有商戶這樣認為:開放平臺是一個生態系統,既有物競天擇,也有適者生存。
考驗的是整個平臺的自我調節能力,以及商家的自我適應能力。
最早拿起開放平臺利刃的阿里已經孕育出了一大批淘品牌,如韓都衣舍、茵曼、七格格等服裝品牌。
其還吸引了一大批包括國內外傳統品牌正式進入電商領域。
不過阿里的電商平臺正在進入轉折點,有資料顯示大量淘品牌正在離開阿里進入其他開放平臺,或者自立門戶。
許多淘品牌表示,近幾年,隨著大量傳統品牌的插隊入駐,導致天貓原來的模式開始受到挑戰。
這些從天貓爪下掙脫的賣家自然成為其他電商平臺眼紅的資源,免費的平臺政策、優惠的平臺服務費用、更多平臺的展示、銷售機會,讓阿里系許多賣家開始進入“廣開店”時代。
畢竟淘寶現在流量紅利的階段已經過去了,賣家的引流成本過高,錢越來越難賺,而且,正如劉強東所言,打破壟斷是不少人的期望。
劉強東曾在開放平臺的戰略上搖擺不定,因為在京東原有的架構中,自營業務更有效率。
而平臺業務將在一定程度上對開放平臺進行沖擊。
據傳是因為觀摩了幾次亞馬遜之后,讓劉強東堅定了做開放平臺的決心,這家美國電商巨頭未來的計劃中,開放平臺同樣占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劉強東發表講話時指出做POP模式對于京東的必要性,:“如果沒有POP業務的成功,京東公司必敗無疑。
”劉強東指出,京東最多只有10%的標準化產品有自己的優勢,90%非標準化產品,京東永遠不可能完全自己做。
在具有自營基礎上,發揮自建物流體系和多年電商經驗的優勢,向賣家提供支持策略,確是京東的不二之選。
開放平臺業務是未來平臺級電商所倚重的商業模式,這是亞馬遜驗證過的。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更多產品類型的選擇會最大程度的把用戶留下。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曾說過,亞馬遜嚴格意義上是一家“顧客公司”,它就是為顧客提供最簡便的方式和最佳的購物建議,這包括所有品類。
電商領域其產業鏈條都非常長,互聯網出身的電商企業不可能通吃產業鏈,電商企業能夠搭建基礎技術,擅長平臺運營,甚至做好在線支付。
對于電商網站來說,自營高標準或半標準的品類難度較小,但在非標的長尾品類方面,無論是出于專業性還是效率的考慮,邀請懂行的品牌商或代理商入駐是更為妥善的方式。
天貓霸權近幾年隨著國內平臺生態惡化,多數商戶正陷入“銷售越多虧損越大”的尷尬困局,商戶急需尋找天貓、淘寶以外的新平臺,以此擺脫盈利難題。
在蘇寧的內部會議上一個互聯網品牌商明確表示,蘇寧做開放平臺是好事,讓互聯網的商戶有了一個更多的選擇,大家都不想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而且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優勢品類的精準客群,能夠起到較強的互補作用。
而在京東開放平臺合作伙伴大會上,劉強東也忍不住暗罵了下天貓,“把自己50%的收入放在一個平臺上,那是很危險的事情,你的命運就攥在別人手里。
”有資料顯示目前入住天貓的商戶,其總運營成本已經達到40%以上,其中廣告費占比15%-20%,物流費占比5%-8%,平臺傭金費占比5%,倉庫配貨費占比5%,人員工資占比10%,若按照50%的毛利計算,15%到20%的推廣費用已經是很正常,傳統企業辛辛苦苦一年做到2個億,其中4000萬就交給了入駐的平臺,基本上是給平臺打工。
在運營成本以外,入住平臺的賣家還要面臨平臺頻繁發動價格戰的危機。
目前許多電商平臺都是通過大打價格戰,達到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從而獲得天使投資的青睞。
平臺與平臺之間的相互競爭,商戶成為最終成為價格戰的買單者,拼價格、拼促銷、拼流量,讓入駐的商戶為配合平臺的運營需求,而不得不額外增加公司的運營成本。
小賣家的無奈一些已經有名望的大品牌可以在多個平臺上進行選擇,但一些小賣家或許還無法脫離天貓或者淘寶。
以現在業內最大的兩家開放平臺天貓和京東為例,兩家的開放平臺業務的確不在一個量級上,京東商城去年平臺業務的交易額是120億元,而天貓已經超過了2000億元,起步較早的天貓所擁有的10萬家商戶幾乎包攬了各個細分領域的前五名。
而小賣家獲得的最壞信息還不僅如此,京東以及大部分電商平臺還是把目光集中在大賣家的身上,根據京東副總裁、開放平臺業務總經理蕢鶯春表示:“京東將對重點賣家提供一站式服務支持。
這些重點賣家包括各品類TOP品牌店鋪、國際及國內知名品牌、具備高增長潛力的賣家、商品具備差異化特征補充品類缺失的賣家。
”根據一些小賣家對網易科技介紹,對于淘寶他們同樣有抱怨,但這很難讓他們離開淘寶投奔京東。
有小賣家向網易科技表示運營一家淘寶店已經夠忙的了,要讓他們在京東上面再開一家店很難。
這些小賣家的運營思路是,先把淘寶店做好,如果做得好了,再進天貓,如果天貓店也開得好了,那么再考慮京東這樣的其他平臺。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開放的平臺會越來越多,但小賣家要賺錢卻絕不容易。
下一篇:“雙11”大戰觀感:這不僅是電商的戰爭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QQ網購和QQ商城合二為一:至少淘汰一半賣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