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最近,一個投資人朋友跟我說了一個故事,當初摩拜ofo找他們談融資,ofo的創始人說,我們是一家非常專業的、懂自行車的公司,我們幾個聯合創始人都是非常資深的騎行愛好者,騎了十幾年……而摩拜的創始人說,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不只是做自行車出行,還會做別的。
后來,這家投資機構就投資了摩拜,而沒有投資ofo。
但實際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他們的定位都很有問題,前者認為自己的核心能力是自行車,但其實自己車做的太爛;后者的能力是科技,這個就太虛了,哪個企業不是科技企業?定位為科技并不比定位為自行車更高大上。
而且,在目前幾乎都是自行車免費的情況下,他們的定位,誰都賺不到錢。
下一步,如果押金越來越少,想想看,他們的定位反而讓他們更尷尬。
我們前段時間討論過一個例子,一個共享單車公司,一輛車一年可以產生一萬左右的利潤,他們跟旅游景點合作,在封閉場景下,騎一次車五六塊錢。
旅游景點騎車是剛需中的剛需,摩拜ofo干瞪眼進不來。
這才是用戶思維下的運作模式,區分用戶的強需求還是弱需求,強需求掙錢,弱需求拉人。
而不是現在這種,不管三七二十一,滿大街扔車子,他們眼里,應該就沒有用戶需求,要的就是數字好看。
10月底,去TCL參觀,猛然發現,居然連TCL都有用戶運營中心了,而且十幾個人,負責4500萬內部用戶和外部粉絲的管理,如圖:他們是從小米挖了一個負責人,以前我們總覺得粉絲營銷總歸是有玩到頭的時候,粉絲會疲憊,你也會黔驢技窮,就好想現在做的社群一樣,看起來熱鬧,真的沒辦法持久。
但,用戶運營就不一樣了,他們不是講究活躍度,而是講究解決問題;不是學習型社群,而是安全友好的收集用戶反饋,當然,也會做粉絲營銷,畢竟微博啥的,也都在他們這里。
說道微博,企業一般都會有一個新媒體部門,你看看,能把微博微信做的好的企業,寥寥無幾,就算有一陣做得好,慢慢也衰落了。
原因很簡單,2013年我就寫過一篇《微信營銷已誤入歧途》,直到現在,還在歧途里,為啥呢?企業做媒體,就是一個悖論,媒體是需要優質內容人才,企業就算吸引了幾個做媒體的人,也不會太優秀,因為當一個職業變成一個工種的時候,就失去了職業的敏銳性。
第二,企業的內容基本也是沒有太大傳播性的,真正的內容人才也不愿意去做沒有傳播性的東西。
所以,企業新媒體部門,怎么做都做不好,他最好的作用,就是做為一個企業的窗口,能讓對你感興趣的主動找到你。
所以,企業型新媒體,最好是放棄媒體價值,放棄粉絲思維,擁抱用戶運營價值,而且全平臺去運營,除了微博微信,還有各種渠道的用戶經營。
比如,TCL還有百度用戶運營,所有在百度上跟TCL有關的,甚至跟電視有關的話題,他們都可以出面維護。
最怕的是,提到用戶運營,就去天天增粉,天天做CRM,說句不好聽的,CRM就是一個棺材,用戶的數據躺在里面跟“死了”沒兩樣,你也不能天天給他們發消息。
CRM的價值,在于觸動激活,通過外部行為,激活數據庫里的數據,給予匹配,從而帶來更好的服務。
用戶運營是要研究用戶行為和場景,不只是增粉,發文章。
回到開頭的話題,摩拜ofo最終也是用戶運營的公司,專注于自行車或者專注于科技,并不能讓他們掙到錢,如果押金也沒了,那么他們也就剩下兩個億的用戶了,想想看,他們和當年的門戶是不是一樣?門戶的文章免費看,但是做增值服務,游戲和廣告,賺錢了,摩拜ofo也是一樣,自行車賺不了錢,但是,用戶在你手里,你去推其他業務賺錢。
至于,新媒體發什么內容,那就是用戶運營的結果,用戶的反饋,用戶的故事,策劃的互動,甚至還可以是用戶訪談。
企業的產品宣傳,就可以借著用戶故事,傳播出來了。
所以,為什么說新媒體部門要歸用戶運營部,而不是企業策劃部,就是這個道理。
未來,所有to C的企業,都會有用戶運營部,江南春的電梯廣告,央視廣告,今日頭條百度的廣告,也都要想方設法轉化到用戶運營層面。
調戲電商在四年前,曾提出大電商戰略,就是以用戶運營為核心,可惜,這幾年來,大家的焦點還是搞噱頭追求閱讀量,可惜,增粉厲害,掉粉也厲害,都是因為吸引了一堆不是自己用戶的所謂粉絲,最終,這個新媒體部門淪為雞肋。
下一篇:創業公司必須知道的三個原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企業:生存是第一目標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