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楊元慶在亞布力論壇上關于“互聯網思維”的觀點,引發了關注。
他是這樣說的:有些企業試圖把價值鏈其他環節都外包,他們把主要注意力放在營銷環節上,希望獲得快速成功,圈來資本市場的錢,他們不去琢磨如何苦練企業內功,怎樣做好研發、把控產品質量、管理好供應鏈、改善售后服務,這樣的業務模式最終是行不通的。
他們要么讓用戶總是饑餓著,要么產品質量、售后服務頻頻出現問題,消費者投訴不斷。
這一言論,雖沒點名,但“懂的人”都知道,說的是小米。
以下的言論,建立在“假如楊元慶這些說法是在評價包括小米在內的企業”之上——小米確實是一朵奇葩。
最初,很多人看不上,等他做大的時候,又有些看不慣。
憑什么,一個“把其他環節外包,只把重心放在營銷”的手機廠商,就可以4年600億?(當然,自從小米在臺灣被曝光數據造假后,小米公布的數據現在似乎可信度不高了。
)這讓悶頭做研發、搞制造、搞供應鏈管理的同行,情何以堪?這樣的評價,如果確實是說小米,則包含了兩種意思,看不上,看不慣,甚至,還有些諄諄教導的意味。
一些傳統行業對互聯網企業創新有類似的“心路歷程”,先是看不上,看不懂,然后是看不慣。
看不上的時候,由于它還太小,可以忽略;當它已經很大,影響到你的利益,對它看不慣,卻又顯得有些哀怨。
就在不不久前,銀行評價余額寶的時候,也是類似的邏輯:余額寶安全嗎?余額寶知道什么是風險管理嗎?余額寶有什么核心競爭力?余額寶憑什么給用戶高收益?余額寶不吭聲,只是在無聲無息中被吞噬銀行的利益。
確實,小米和余額寶真的看不出有什么核心競爭力。
但為什么還是風靡一時呢?于是便有了“互聯網思維”這個答案。
互聯網思維這個概念,于是就風靡一時了。
一些人對互聯網思維膜拜到一定程度后,便遭到了另一些人的看不慣:難道互聯網思維包治百?。炕ヂ摼W思維包治百病嗎?這顯然是一個偽問題。
難道有人說過互聯網思維就能包治百病嗎?楊元慶說:“互聯網并不能代替一切,不能代替產品的創新,不能代替技術研發、生產制造和供應鏈管理”。
這句話非常正確,簡直是一個真理。
可是,有哪位同學說過互聯網能代替一切這話嗎?這樣的表述,相當于豎了一個并不存在的靶子。
但楊元慶的另外一句話則正中小米問題的靶心,那就是:讓用戶總是饑餓著,產品質量,售后服務頻頻出現問題,消費者投訴不斷。
在小米沿著一條邪路狂奔時,這些問題一直伴隨:口碑營銷、搞噱頭、賺粉絲、返修率高。
而真正的問題,只有一個,產品質量、服務質量。
就網上爆出的一些案例看,小米的產品和服務質量,確實有很多人詬病。
但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問題,有什么證據證明與“互聯網思維”有必然關系呢?一個沒有互聯網思維的公司做的手機,一定比一個標榜互聯網思維的公司做的手機質量、服務質量高嗎?蘋果也有饑餓營銷,蘋果的質量還被人民日報曝光過呢。
這與蘋果有沒有互聯網思維,沒什么關系。
其實,要批評小米的產品質量、售后服務,沒必要讓“互聯網思維”來擔責。
互聯網確實像楊元慶說的那樣,沒那么神奇,就是一個工具。
它既不應該是一家公司成功的根本原因,也不應該是一家公司失敗的根本原因,它既不應該是一家公司產品質量高的根本原因,也不應該是一家公司產品質量差的根本原因。
它就是一個工具,它就像廚師的一把刀。
廚師菜做的好不好,與切菜的刀的關系不大。
有時候,我們傾向于把成功的原因簡化,也常常把失敗的原因簡化。
就像如今小米賣目前的成功,很多人歸結為互聯網思維,未來小米若崩盤,估計也會有人把原因歸結為互聯網思維。
如果將小米的產品和服務的問題,部分歸結為所謂互聯網思維,其實就是看不慣小米這個企業的在互聯網上那些歪門邪道的做派。
小米那些離經叛道的做法,讓一部分人欣賞,也讓很多人討厭。
我贊賞楊元慶這次發言中的另外一句話: 生意的內核仍然是做好產品、服務好客戶。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一個企業應該像一個大廚,責任是后廚低調地干活,目標是端出來的菜讓消費者感到驚艷,廚師則應該深藏功與名,而不是走到顧客面前說標榜自己為“做菜而生”。
但互聯網已經將原有的秩序改變。
廚子可以不走尋常路了,可以有機會高調了,哪怕他做的菜很難吃,竟然也有很多人埋單,而如果他做的才有進步,甚至還可能被粉絲神話。
對此,看不慣,又能如何呢?當小米不走尋常路,而且獲得很多人埋單,挑戰原有秩序的小米,已經是手機江湖上的“邪教”,它在劍走偏峰賺走粉絲Money的同時,也冒犯了名門正派理想中的秩序。
圍剿小米這樣的異類,早就應該開始了。
只是如今異類已經做大,有些難以奈何。
下一篇:不靠巨頭不找干爹,美團網能否做大?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360重組移動搜索團隊 明年初啟動商業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