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精銳教育創始人兼總裁張熙說:“對于創業者來說,尋求資本的過程就像男女結婚一樣,不一定‘高富帥’就跟‘白富美’是最般配的。
”因此,無論是創業房還是投資方,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但是在世紀的生活中,這樣的合適卻不容易遇見,投資者的大門還是很難打開,原因何在? 第一條:創業者對有獲得投資抱有僥幸心態。
他們堵投資人的門、向投資人群發Email,認為只要撞上投資人,就能僥幸得到投資。
其實投資的過程遠沒有這么簡單,投資人每天要看很多商業計劃書,見很多創業團隊,在進行嚴格的篩選和深入的調查之后,才會做出百里挑一的投資決策。
創業者無法憑借“僥幸”而過關斬將。
第二條:創業者認為拍腦袋想出了一個好點子,就可以得到投資。
其實點子不值錢,好點子很多,關鍵比拼的是創業者的執行力。
第三條:太膚淺,缺乏對自身創業領域的深刻理解和深入研究。
這樣的創業者在與投資人的溝通中,往往幾個問題就被問倒了,并不精通自己的創業領域。
第四條:創業者跟風、堆砌當紅的商業模式。
有的創業者把自己的產品模式描述成多個當紅商業模式的組合,以為能打動投資人,其實投資人更關心的是你的產品滿足了怎樣的需求。
第五條:偽需求。
創業者自己拍腦袋想出來的需求,或者是些“以點帶面”的需求,比如自己的老婆有這個需求,就放大到認為所有家庭主婦都有這個需求。
往往這些需求是偽需求,并沒有真正觸及到用戶的痛點。
第六條:偏執,不面對現實。
創業是真正解決用戶需求的過程,而非創業者憑借偏激的語言或行為威脅投資人,從而獲得投資的過程。
第七條:創業是九死一生的幾率,創業者低估了創業的難度和高失敗率。
第八條:故作神秘,自以為是。
以為自己的點子很好,故作神秘,要投資人先給錢再告知自己的點子;其實,好的投資人會幫創業者保守秘密,而真正的創業者是靠執行而非靠秘密的點子做成事情的。
第九條:不誠信。
創業者創業的內容和以前工作的公司十分類似,有盜取代碼、盜取知識產權的嫌疑,至少創新工場不會投資。
第十條:創業者與投資人的溝通中,描述不清晰、講話沒有重點。
投資人期待創業者能用簡潔準確的語言講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和競爭對手的差別、用戶和市場情況,以及團隊特色等關鍵信息。
專家支招 合作雙方應講究權責對稱 重慶工商大學校長楊繼瑞表示,這實際上是國內創業者與投資人之間利益的博弈。
而這一現象的形成,正與國內創業投資領域中極具“東方特色”有著密切關聯。
比如,在國內,投資創業企業的風險投資人大多來自金融領域,而在美國,多數風險投資人都具有實業企業運營的背景。
這一差異使得國內投資人與創業者之間就企業實際經營發生隔閡分歧的可能性大為增加。
此外,在國內創業投資過程中,投資人進行投資的模式往往較為單一,大多是現金入股。
在國外的創業投資過程中,投資人可能會以可轉換債券等更具靈活性的契約工具進行規避。
一旦創業者或投資人不能充分履行對企業的責任義務,可能會觸發可轉換債券這類金融工具的條件設定,而使利益受損的一方獲得補償。
在談到如何避免這樣雷士照明的鬧劇發生時,楊繼瑞說,一方面通過更完備的制度安排為在契約框架內破解雙邊道德風險困局提供保障,建立起風險共擔的誠信機制;另一方面,在風投和創業者接觸初期就應該坦誠和透明,將戰略合作計劃制定在雙方互贏的基礎上,講究權、責的對稱性。
此外,一些上市創業企業的投資人和創業者也應更加注意約束自身行為,雙方要有戰略眼光,相互包容,以談判或法律途徑等更為資本市場所認可的方式破解困局,從而最大化尊重普通投資者的權益。
下一篇:2014,我們投資什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英特爾宣布10筆投資:云存儲Box與兩家中國公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