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青年創來網4月5日電(記者黃海)“70后”的張銳,不習慣穿西裝,活潑得像個大男孩。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喜歡穿棒球衫帶著狗狗上班的CEO,用了僅僅3年時間打造了目前國內最大的醫患交流移動互聯網平臺——“春雨醫生”。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醫生”張銳其實是一個“門外漢”,三年前他一直從事的是新聞工作。
我一直有嘗試新東西的沖動 創立“春雨醫生”前,張銳有過這樣幾張“名片”:《京華時報》新聞中心主任、網易副總編輯、網易新聞客戶端創始人。
幾個響亮的名頭背后是媒體行當摸爬滾打近20年的充分歷練,然而正當新媒體事業蒸蒸日上之時,他卻選擇了離開。
2011年的“那一夜”,他哭了,而且哭得很傷心。
“再見兄弟!擦肩而過,總是相逢”——張銳在微博上寫下幾段感人至深的感慨。
對媒體、對網易張銳有太多不舍,因為這是他大學時曾立志的行業,同時也是他事業的全部,然而即使如此眷戀、如此感傷,他仍然選擇去開創一條自己認為更有意義的道路。
“習慣冒險、喜歡嘗試新事物”是春雨人和網易人對張銳的一致評價。
而正是這樣一份對新事物的沖動,讓他在一個下著淅淅瀝瀝春雨的清晨,再次起航創立了“春雨醫生”。
“如果再不出來創業,以后就沒機會了”,張銳幾乎是用排除法進行了創業領域的選擇,“不做社交、不做一般工具應用、不做游戲”,在這樣的“三不”標準下,春雨團隊開始關注生活的痛點,在他心中醫療需求是剛性需求,但醫療資源短缺卻一直是中國社會最嚴重的問題之一。
第一次創業選擇移動醫療項目,還有順應移動互聯網浪潮大勢的考慮,于是他將兩位兄弟拉成合伙人。
“‘春雨醫生’的首席技術官和首席運營官不僅是我的發小和兄弟,而且也是在知識結構、性格方面與我非常互補的合作伙伴。
”張銳說。
我找生活中的“難處”創業 “到底什么‘業’才需要‘創’,我認為一切生活中的難處,都存在創業的機會和可能。
”張銳說。
“很多創業者都有一腔熱血,但更應該明白我們為何創業。
”張銳說,生活中的難處都是創業靈感的根源,創業是“為苦難提供可行解決方案”的過程。
“春雨醫生”將醫患交流這一被掩蓋的需求發掘了出來。
“春雨醫生”將產品定位為診前咨詢,界面簡潔卻蘊含功能齊全的兩部分內容“自診+問診”。
其盈利模式同樣針對以上功能分為:“免費+增值”。
“除了不斷壯大的注冊醫生團隊,‘春雨醫生’正依托權威醫典打造移動疾病數據庫,通過大數據平臺為患者自診提供更多參照比對的病例。
”張銳說。
張銳認為“春雨醫生”最大的優勢是便利。
遠程診斷不僅可以極大地節約尋醫問藥的時間,而且可以保證患者以最高效率自查并與醫生溝通,同時幫助用戶隨時調用全國乃至跨國的醫療資源,這在傳統醫療生態下是難以想象的。
父親是我創業路上的“批判者” 在張銳的創業路上,有一個人功不可沒,他就是張銳的父親。
“作為一名傳統的醫療行業醫生,他無數次地質疑我的項目、挑戰我的概念。
”張銳說,他對我的批判很多,除了源于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擔憂,更多的是傳統醫療知識結構與背景賦予他的疑慮。
張銳說,當每次興奮地炫耀“春雨醫生”可喜的用戶增長時,父親總會冷冷地用“你這個方法能掙錢嗎?”為他“降溫”,好像一名嚴格的投資人在考量他,這種考量讓張銳奮進而謹慎。
“無論挑戰、懷疑還是批判,父親就是父親,他會以特有的方式關愛我。
”張銳說,正因為父親是一名醫生,才讓他在潛移默化中更深刻地理解醫患關系背后隱藏的深層原因與需求。
“父親既是我創業路上最大的挑戰,也是最大的動力所在。
”張銳說,要用自己的方式和理念,重新找回傳統醫患關系中那一份單純的溫暖。
下一篇:對話李一男:一位被光環籠罩的創業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2015年值得關注的女性創業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