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出生于1983年的姚宗場,已經連續創業三次。
2005年創立貝恩廣告,這讓他賺到200萬人民幣的創業本金。
2009年成立針對學生的P2P借貸平臺哈哈貸,讓他身無分文。
2012年,他開始了第三次創業——在線洗衣網站泰笛洗滌。
泰笛洗滌位于上海,今年7月從投資過順豐快遞的投資機構元禾原點獲得1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
全球第一家在線洗衣網站,今年6月獲得1050萬美元A輪融資的美國洗衣應用Washio也是在泰笛洗滌之后才出現。
姚宗場是一個很喜歡琢磨且擅長借助外力的人。
他的顧問團隊目前有3人,都比他年長,包括他的天使投資人23Seed創始人施旦霽、前雅虎奇摩CEO何英圻。
每周姚宗場都會跟他們通一次電話討論如何解決問題,而且這個顧問團隊還在擴大。
他還靠自己摸索建立了一套倉庫選址模型,每次用這套模型選出來的地址都在麥當勞、星巴克附近(交通便利)。
泰笛洗滌目前已推出網頁版及移動端,即將進入北京、南京等市場,每月接單數量穩定在1萬多單。
以下是姚宗場自述:第一次創業我大學學的是美術,學美術是一項很費錢的專業,因此大學期間我就已經開始在外面做兼職。
那個時候什么都做過,還在大夏天去刷過廣告牌。
畢業之后我在兩家廣告公司待過,但發現國內沒有做創意的公司。
于是在2003年、2004年左右,我就開始自己創業,做了一家廣告創意公司。
由于我念書比較早,創業的時候20歲左右。
當時很多廣告公司找客戶的方式都是找關系、給回扣。
我們的特點就是創意牛逼,但缺點就是沒辦法找關系、給回扣。
于是我們就想了一個主意,給自己做廣告。
我們在《福布斯》雜志、《經濟觀察報》投放了自己的廣告。
因為創意很好,一些外資企業主動找上門兒來讓我們做廣告。
給外資企業做創意,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因為國際廣告公司在中國的動作太慢,改一下就是要兩三天;而且太貴,一個頁面幾千塊,做大案子報價上百萬。
為解決語言問題我們找了一些從國外回來的人。
我們就靠著跟其他公司比創意,結果到2009年的時候,法國旅游局、加拿大牧業協會、花旗銀行,大多數世界五百強企業都成了我們的客戶。
但到2009年底的時候,我就想做一些別的了。
因為就整個行業來說,創意環境不好,什么事都要聽甲方的,沒有什么尊嚴。
而且廣告業的可復制性不強,增加項目就得增加人手,很難做大。
那正是傳統廣告經受互聯網廣告沖擊的時候。
期間一些國際廣告公司還跑來要收購我們,但是錢給的很少,而且賣掉之后還要在里面繼續做。
我不想繼續在這個行業做了。
于是把公司留給其他同事,拿著分到的兩百多萬人民幣準備做一些別的。
第二次創業做廣告公司的時候,跟花旗銀行的接觸中我們發現很多人需要錢。
離開廣告公司后,我的第一個想法是做互聯網金融,就是國內最早的P2P借貸平臺哈哈貸。
我的不少同事拿著賺到錢的買了房。
我把我在廣告公司賺的200萬全部投進了哈哈貸。
第一年的時候還拿了一個天使輪,占股60%。
做哈哈貸的時候雖然我沒有金融經驗,但因為進行嚴格的風控,居然把壞帳率做到了零。
不過那個時候我沒有太多公司經營經驗,第二年我燒光了所有的錢。
第二年本來是投資人想投A輪,但由于天使輪讓股太大,要做A輪很難。
當時有投資人建議我另起爐灶再做一個P2P平臺,但我不愿意這樣做。
就完全退出了哈哈貸。
第三次創業2012年底做泰笛洗滌的時候,我身無分文。
在經過幾個月調查確定做在線洗衣泰笛洗滌后,面臨的一個問題居然是找不到人做網站。
我爺爺是抗美援朝老軍,受爺爺的感染,我從小就崇拜毛澤東,覺得沒有干不了的事。
我就下載了幾個教學視頻,跟著視頻寫了3個月代碼,做出了泰笛洗滌最早版本。
那個版本一遇到下單人數過多就會崩潰。
2013年是我們最缺錢的時候,但沒人投。
為了做泰笛洗滌,我在外面幫人做設計來養公司。
因為那個時候我在廣告圈里面比較有名了,做一個LOGO就可以要價十幾萬。
順便說一句,永和豆漿、姚酒的品牌形象都是我設計的。
就是靠這樣把公司撐到2014年。
結果2014年一開年元禾原點就給了我們1000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
這下公司總算是補給了彈藥。
我們立馬在增設倉庫點,研發App,去北京、南京等地鋪渠道,還打了一場公關戰,被同行圍剿。
創業就要極致、快要說創業經驗,我這也算是經過三次創業。
我覺得創業公司要跟大公司比拼,關鍵是要做到兩點。
一是要能做到極致。
大公司盤子鋪得大,沒辦法在每個領域都做得很極致,這就是創業者的機會。
比如我們被同行圍剿的時候,只有我們在收到單子后,能派人去取單。
二是快。
很多人對我的評價都是快、狠。
所有投資人對我的共同評價都是,有激情。
我爺爺從小訓練我5分鐘吃完飯。
工作上也是,給永和豆漿設計品牌形像的時候,客戶對方案有一點不滿意。
當晚我們四個人做了十幾個創意稿,最終拿下了這個項目。
夏天的時候我還把我們團隊的派送員送去軍訓。
就是要做到行動迅速。
不過我覺得我跟別人不一樣的是,創業過程里遇到問題,從來不氣餒,一直都很相信自己。
我會想,是不是試錯不夠多,反應不夠快。
創業不苦,但寂寞要說創業有多苦,其實我覺得創業的過程中沒有最苦的時候,但是有寂寞的時候。
創始人是站在趨勢的前面,但大多數人對于趨勢都是后知后覺。
家人、投資人、同事的不理解,就會讓創始人產生寂寞感。
不過在創業的過程里也讓我的性格發生的一些變化。
我變得越來越理性,開始學會用數據說話。
做廣告公司的時候,我想做一件事情時就是大、快、干。
但現在做地推,我會先做一個試點,計算出一個試點價格需要多少人、多少錢,不斷找出一個正確的模式,再進行大規模復制。
我覺得創業要想創業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另外就是堅持到底。
下一篇:為什么99.997% 的創業者該回避風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浙大合伙人”聯手創業 先拼命才會有機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