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日前,互聯網數據機構Trustdata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分析報告》顯示,生鮮電商的頭部效應正愈發明顯,其中,京東到家的月活躍用戶數(MAU)高居生鮮電商榜首,并遙遙領先每日優鮮、中糧我買網、盒馬鮮生等生鮮電商平臺,成為了生鮮電商名副其實的行業老大。
與此同時,易觀千帆發布的上半年電商數據排名顯示,京東到家的MAU以及16.33%的環比增速均高居生鮮電商榜首;每日優鮮則位居第二;飛牛網位居老三。
從Trustdata、易觀的數據來看,生鮮電商市場正在呈現出以下幾個現象:一、混戰走向贏者通吃對于整個生鮮電商行業來說,涌入的平臺可謂成百上千,這也導致整個行業的競爭甚為激烈。
相關數據顯示,整個2016年國內的生鮮電商平臺數量達到了4000多家,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生鮮電商的戰爭可謂一片混亂。
但是我們從Trustdata、易觀發布的今年上半年數據來看,平臺月活躍用戶數量排名前十的平臺,只有京東到家、每日優鮮、中糧我買網三家平臺的月活躍用戶數量達到了一定量級,并且這三家平臺的活躍用戶數量遠遠超過其他排名前十平臺的月活用戶數量總和。
尤其是京東到家,其一家平臺的活躍用戶數量相當于后面二三四名的總和,遙遙領先于其他平臺。
而易觀發布的上半年電商活躍用戶數據也顯示,只有京東到家、每日優鮮、飛牛網三家平臺半年活躍用戶數量超過了100萬,并且超過剩余其他平臺的活躍用戶數量總和。
這說明生鮮電商行業的競爭格局正在逐漸從江湖混戰走向多強爭霸,甚至是贏者通吃,行業競爭格局也初步確立下來。
二、亂象橫生走向健康穩步一份來自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6年國內生鮮電商整體交易額約913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80%,2017年整體市場規模可達1500億元。
但由于成本居高不下、配套冷鏈物流體系不健全,4000多家生鮮電商僅1%盈利,88%虧損。
眾所周知,生鮮電商一直是電商業內一塊難啃的硬骨頭,自其誕生以來,“虧損”、“倒閉”、“轉型”等字眼就像幽靈一樣環繞在生鮮電商的周圍,整個行業的發展充滿了各種亂象。
隨著行業競爭格局的逐步確立,整個行業也從燒錢補貼價格戰逐步走向憑借優質服務、高效配送等為制勝標準的健康發展軌道上來。
三、行業獨角獸正在悄然涌現我們從前面Trustdata、易觀的數據來看,京東到家不論是在月活用戶數量上還是增長速度上已經都領先于行業其他平臺。
此外,據筆者了解,京東到家的用戶入口主要有自己的App和京東App兩個渠道,而數據機構統計的MAU數據只是其自己App上的量,并不包含京東App,但這依然不妨礙其活躍用戶數位列生鮮電商第一的地位。
如此一來,京東到家必然將進一步拉開與其他生鮮電商平臺的差距,成為行業獨角獸為時不遠。
京東到家為何能實現行業第一?7月6日,京東到家宣布了上半年的業務成果,其中業務收入超出去年同期7.5倍,銷售額GMV平均月度環比增幅達30%,訂單量的環比增幅達20%,上半年新入駐門店達到3萬家。
很顯然,在生鮮電商領域,京東到家用數據提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而京東到家之所以能于萬軍叢中殺出,還要取決于以下幾點。
首先,京東到家有物流優勢。
生鮮電商的產業運作模式重,運作形態更加復雜。
從產品保鮮所需的冷鏈物流系統到高成本、低回報的復雜的供應長鏈,生鮮電商的發展初期離不開持續的資金輸出,中期市場的消費粘性也不容易培養,滿足物流運輸的高要求更是難上加難。
而京東到家恰好在自有物流系統方面擁有中國最大的同城速遞平臺“達達”,這使得京東到家借助自有配送體系能有效降低運輸成本,在訂單處理和服務管理方面也能獲得較好的融合。
其次,京東到家成熟的零售賦能體系。
對大多數生鮮電商平臺而言,平臺只是起到入口的作用,但事實上從新轉型的商家角度來看,線上運營還存在著缺少流量、工具、經驗不足等諸多問題。
因此在平臺服務方面,京東到家提出零售賦能戰略,為轉型中的商家提供流量、效率、運營三方面的支持,從初期流量分發,到中期效率提升,以及后期的平臺長遠運營,京東到家旨在為商家打造一站式的全面服務,幫助傳統商戶順利轉型。
最后,京東到家的商戶群體基數更大。
現階段除了新的轉型商戶紛至沓來,目前的京東到家服務區域已經覆蓋了全國22個主要城市,7萬多家門店入駐,其中還包括沃爾瑪、永輝、歐尚等國內外零售巨頭。
更多的商戶意味著更多的選擇,在生鮮品類齊全、品質豐富的京東到家上,消費者更容易獲得自己想要的,這也在無形中加強了用戶消費粘性,京東到家的版圖也勢必在消費者的涌入下持續擴大。
憑借著這些優勢,京東到家實現了月活第一。
隨著行業格局的不斷分化,更多的入駐商家會選擇倒向第一梯隊,現階段京東到家在業內畫出的分水嶺也會越來越明顯。
一場由京東到家掀起的傳統商超轉型運動正在興起京東到家于今年實施了零售賦能戰略,數據顯示,目前入駐京東到家的商戶普遍可以實現10%-30%的整體銷量增長。
對具體的商戶來說,今年6月份較之于1月,沃爾瑪的線上銷售額(GMV)翻了超過4倍,訂單量翻了近3.5倍;另一家著名商超永輝的線上銷售額和訂單量也比1月份增長了超過2倍;而在4月份才入駐的社區便利超市正大優鮮兩個月內銷售額增長6倍,訂單量增長了近7倍……說到京東到家,其實我們會自然聯想到其背后的京東集團。
事實上,京東到家除了基本的背靠京東部分資金和資源,其還有一套自有的發展體系獨立成形。
零售賦能就是其中最為主要的一條戰略,所謂零售賦能,通俗點說就是幫助傳統零售企業解決互聯網轉型升級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可以說,京東到家上半年的業務成績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零售賦能戰略的實施。
一、流量賦能為商戶成長施肥京東的流量賦能即直接在京東App上增設京東到家的入口,并在搜索結果中展示京東到家產品。
目前京東到家上的入駐商戶不僅可以依托京東到家3000萬的用戶流量,還能借助京東商城上近2.4億的活躍用戶群體。
對入駐商家來說,京東到家免費的流量支持是一個巨大的吸引點。
隨著入駐商戶的增加,消費者對京東全品類的印象也在逐漸變得豐富;擁有了流量支持,商家在平臺的運營和推廣成本降低,最終反饋給消費者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對商家來說,能在無數生鮮商鋪中切到一塊不小的流量蛋糕,其實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二、共享物流新模式出爐,消費者線上體驗如日方升對于傳統零售商來說,自建線上平臺將會面臨物流配送、訂單處理、平臺體驗等多方面問題,達達-京東到家的CEO蒯佳祺曾說過,實體零售要實現互聯網升級將會面對“三無”問題,即無基礎用戶、無配送團隊、無線上營銷工具。
特別是對“最后三公里”的線下配送環節,傳統商戶在成本、人員以及信息方面都存在著諸多解決難點。
京東到家則專為物流加碼,為商家提供平臺配送服務。
生鮮電商的用戶群體極為重視產品的“鮮”度,因此保持產品品質極為重要。
京東到家便利用自有物流體系進行改良,“移動共享物流”模式新鮮出爐,這種新模式通過大數據調配訂單,300多萬眾包配送員接入保障“1小時送達”,不僅大幅提高了配送效率,相應的末端配送成本也降低了30%,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商鋪在配送環節的后顧之憂。
配送效率是影響消費者購物體驗中最直接的一環,京東到家在物流方面的優勢保證了商家的高品質配送服務。
據悉,今年上半年,京東到家的訂單好評率高達99.5%,相比去年同期提升了近兩個百分點,這其中共享物流功不可沒。
三、效率與運營賦能讓產品管理能跟上互聯網的步伐京東到家在線下的效率賦能除了物流之外,還包括揀貨、建設前置倉等專為商家提供的配送前衍生服務,助力商家大幅提高訂單的處理效率。
而對于線上的數據回饋及店鋪管理,在一方面,京東到家能夠提供整套數據化選品優化方案。
從產品和后臺管理優化選品,到大數據提供市場動態和庫存儲備的實時監控,商家可以在京東到家上實現線上線下數據的無縫銜接,最終達到高選品優化效率和高流暢度的訂單處理過程。
在另一方面,京東到家專為商家提供在推送活動信息、線上店鋪管理等方面的工具。
傳統商超并不擅長線上用戶維系和管理,這時候的平臺服務就顯得尤為重要。
京東到家利用互聯網創新科技幫助商家為用戶消費行為畫像,在用戶管理和運營方面打造粉絲經濟,讓商家輕松實現線上營銷。
據悉,有不少知名商超在京東到家的平臺上實現了遠超實體店的增長,京東到家也由此獲得商家的一致好評。
在京東到家賦能零售三大板塊的戰略實施帶領下,整個生鮮電商行業的效率得以提升,京東到家將掀起一場生鮮電商新零售的升級風暴。
總體看來,生鮮電商的行業格局已經初步奠定,京東到家的產業規模可能會出現滾雪球的效應。
隨著越來越多的商戶進駐和消費者的青睞,京東到家有望引領傳統商戶掀起一場轉型的革命運動。
下一篇:搶占短視頻紅利之后,美妝電商如何完善自身生態閉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天貓更新招商規則 放松品牌轉讓要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