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企業管理 > 企業運營

企業運營

手把手教創業:創業公司“增長”的訣竅

分類: 企業運營 創業詞典 編輯 : 創業知識 發布 : 07-16

閱讀 :528

許許多多冉冉升起的初創公司都會犯一些常見的錯誤,剛上路就要執行增長,不注重留存光看注冊數量,不把邊緣用戶當回事,發送垃圾郵件致使用戶流失等等,怎樣才能不走這些彎路呢?來聽過來人(Facebook副總裁Alex Schultz,負責用戶增長和推廣業務)講講吧。

你們真是太棒了,來這之前我一直在網上看這門課的講座,內容簡直不要太霸氣,現在,你們得聽我來講課了,希望咱們合作愉快。

在第三課的課后問答環節,你們問Paul如果他現在還在上大學,會學什么專業,他回答物理。

我跟他不一樣,我在劍橋大學的時候真是學的物理專業,我認為物理是一門很神奇的科目,適用范圍非常廣,在其他領域也相當實用。

但這不是我今天要講的重點,你們可不是來聽物理課的。

我在劍橋大學的學費就是我做線上營銷賺來的。

1990年代,我就開始著手SEO相關工作,那時候我創建了一個紙飛機網站,算是壟斷了那個小眾市場。

這也是一個教訓:當你創業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市場有多大。

(從長遠來看,紙飛機網站的市場并不寬廣。

)好在我至少收獲了一定的經驗,學會了如何進行SEO。

那時候的搜索引擎還是Alta Vista,在一個白色背景的網頁上有一個空白文本,下拉還有五頁文本,只要在這個文本上輸入20-30次紙飛機這個關鍵詞,就可以讓我的網站排名置頂。

這就是1990年代SEO的方法,沒什么技術含量,一學就會。

當我上了大學,我認為做紙飛機會讓我這個學物理的書呆子看上去酷一點。

事實上那時候我算是班上最書呆子的一個了,于是我又做了一個雞尾酒網站,借此機會我學會了編程,這個網站也已經逐漸成長為英國最大的雞尾酒網站。

后來Google創立,我開始做針對Google的SEO,于我而言這才是真正的SEO——要關心網站排名,還要關注網站鏈接,這里主要指的是在雅虎黃頁上能找到你的網站鏈接。

剛剛我說的那個白色文本的小手段,就能讓你很快沖到雅虎黃頁頭條,這樣你就能上到Google排名前列了。

到Google推出廣告工具AdWords的時候,我的線上營銷才正式步入正軌。

我當時就曾利用Google和eBay的廣告聯盟,從Google購買付費點擊,再轉售到eBay,從中賺取20%的微薄差價,從此我走上了網上營銷的不歸路。

大家現在通常把這種稱之為增長、增長黑客或是增長營銷,不過在我心里,這僅僅是一種網絡營銷,用你能想到的所有手段,來達到你想達到的任何效果。

我就是靠做網絡營銷自給自足讀的大學,而我也從一個物理學者“墮落”成了一個營銷人員。

別急著增長了,你的留存率夠看么?所以你認為什么因素對發展的影響最大呢?你們已經聽了那么多節課了,講師們反反復復說這個問題,那么現在你們告訴我,什么對產品發展最重要?學生:優秀的產品。

一個優秀的產品能帶來什么?學生:用戶。

你希望客戶為我們做什么?學生:向別人推薦我們的產品。

沒錯,大家都說到點子上了,這就是我們要說的留存率(retention)。

留存率是產品發展最重要的指標。

Facebook現在有一個超級棒的增長運營團隊,我現在就在里面工作,對此我感到很自豪,但說到底,之所以我們的團隊能這么棒,還是因為產品給力。

幫Facebook做推廣,對我們而言其實是件很幸運的事情,因為我們推廣的正是全世界每一個人都想要的,超級炫酷的產品。

只要我們能拉到用戶,不斷擴大用戶數量就夠了,都不用費心維持,因為他們只要用了Facebook,就停不下來了。

我曾經很多次被邀請去給許多公司做指導。

我最愉快的一次合作是和Airbnb,還有著名在線教育公司Coursera,當然還有一些沒它們大的小公司我也合作過。

每一次去做指導,我都會反復強調一點,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個留存率曲線,X軸是注冊后天數,Y軸是月活躍用戶百分比,如果你的月活躍用戶百分比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下降,最終得到一個和X軸平行的直線,那么說明你的業務是可行的,你已經得到了某個領域的一部分固定用戶。

但大多數公司在招攬用戶上是能手,曲線前段不斷飆升,什么美化包裝啊,甚至是病毒營銷,變著花樣做推廣,但它們后段留存曲線卻不斷下降,無限趨于X軸,最后甚至會和X軸相交。

每次我給大家看這幅圖的時候,大家都會說:“這種圖很好繪制嘛,你最開始組建Facebook增長團隊的時候,每天用戶增長量就已經有百萬之多了。

”或者還有人說:“你們可是有5000萬活躍用戶,這個數字還每天都在增長,你們當然有足夠的數據做出這樣的圖表了。

”但我們還使用類似的方法去增長我們的B2B電子商務,把潛在商戶轉化成我們的廣告主,同時我們還用這個圖表來預測我們在B2B電子商務市場里面會有怎樣的增長。

在我剛加入Facebook的時候,這個產品才上線三天,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擁有大量數據,而在產品發布的90天內,我們就已經用這個圖表成功預測出每一個廣告主在未來一年的價值。

我們預測的數字和實際數字之間只有3%的誤差。

所以,好好看看你的留存率曲線,這個非常關鍵。

看這里,紅線代表了在你的網站上活躍過一定天數的用戶數量。

所有這些用戶在你的網站上活躍過至少一天,但是假設你的產品才發布了一年,那么活躍天數為366天的用戶數量應該為零。

大家明白么?然后你要做的,是篩選一遍所有在你網站上活躍過至少一天的用戶,看看每個月都活躍的占到多少百分比。

第一個30天一定是100%,因為只要在線一天,就能算到月活躍用戶里去了。

但是你看看第31天,要看每一個用戶注冊以后的第31天,這時候活躍比例是多少?第32天呢?第33天呢?還有第34天呢?如果你只有1萬用戶的話,使用這種方法就可以有效預測產品留存曲線的未來走勢,得以預測留存曲線是否能夠穩定下來和X軸平行,其實要完全根據真實數據來的話,曲線的右邊應該有點波動,這里我偷了個懶,不過這不影響你判斷曲線是否最終形成平行線。

如果曲線沒有形成穩定的平行態勢,就別研究什么增長技巧,或者病毒營銷了,更別去招什么增長黑客,你該做的是趕緊去琢磨產品,讓產品適應市場需求。

Sam在課程一開始就說,創業步驟是這樣的:創意、產品、團隊、執行。

你如果都沒有一個好的產品,考慮什么執行增長毫無意義,因為壓根就不會有增長。

包括Facebook在內的許許多多的公司,在做任何新產品的時候,最讓人頭疼的問題就是自我感覺太良好,自以為摸準用戶痛點了,找準市場需求了,事實上壓根沒有。

還有一個問題,大家反復一直在問:好的留存率究竟是個什么樣子?嗯,我自己的創業公司大概能有5%的留存率,不過Facebook的肯定比這個數要高,天哪,我的企業是不是很糟糕?每次聽到別人這么問我都氣得不行,你自己動腦子算算啊!好吧,我來分享一個我喜歡的小故事,大家看一下PPT,這個算我白送你們的,這種好事可不多哈。

這是1950年發表在《生活》雜志(20世紀攝影記者展示作品的最佳平臺)上的一張圖片,關于美軍的“三位一體”核試驗。

有一個叫Geogrrey Taylor的英國物理學家,后來獲得了諾貝爾獎的那個。

他居然就靠觀察這張原子彈照片就計算出了這顆美軍原子彈的能量!俄國也發表了一些類似圖片,他也是僅僅用了空間推算的法子就完成了計算,空間推算應該是我在大學學物理時學到的最給力的技能之一。

所謂空間推算,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問題中涉及到三維空間,你來通過這個三維空間推算問題的答案。

所以比如你要去推算能量、力或者距離,能量可以看做是kg,然后是m,距離是S-2,所以你要的量是kg,m²,s-2,然后你要做的就是從根據已知數據推算出這三個量,質量是這個球體的體積,也就是m³,然后5m/s-2,他就這樣一步步推導出了這個原子彈的能量,以及美俄兩國原子彈的能量比,其實也就是揭開了當時全世界的最高機密之一。

我承認這個問題對于大家來說太難了,不過見識過這個問題之后你會發現Facebook的留存率計算簡直不要太容易。

有誰知道全球的網民數量有多少? 24億?23億?對了,有一點得考慮進去,Facebook在中國被墻了,所以,現在算算還剩多少?學生:20億。

也就是說我們的網民總量在20億,Facebook最新公布的活躍用戶數量是13億上下,你可以用13億除以20億,當然了,這并不是正確答案,但這個數字相當接近Facebook的實際留存率,假定我們把所有的網民都忽悠過來注冊Facebook了,那么得出的數字就會高一些。

同樣的,你去看WhatsApp,他們公布的活躍用戶數量是6億。

多少人有智能手機?這個你總可以知道吧?到處都能查到相關數據。

知道這個數據,你就能對WhatsApp的用戶數量有個概念了。

Amazon應該已經成功地讓每一個美國人都注冊了他們的網站,你應該知道美國有多少網民, Amazon也公布了網站用戶數量,這個數字也不難獲取。

衡量不同類型的企業,需要的是不同的終端留存率。

如果你是一個電商,只要你的月活躍人數能保持在20%-30%,OK,你接下來的發展一定不會太糟。

但如果你是一個社交媒體,你的第一批注冊用戶留存率一旦低于80%,就別指望做大了。

所以你是什么類型的企業,就該設定什么樣的留存率,所以你要做的是找準可比對象,然后問自己:“我在這一類型的企業中,距離真正的成功還有多遠?”所以留存是增長所需最重要的一環,沒有之一。

而留存來源于一個好的想法,一個實現這個想法的偉大產品,這個偉大產品還必須能夠摸準用戶痛點。

我們看一個產品是否有好的留存,是要看那些已經安裝了產品的用戶,是否會長期使用下去。

你可以在群組的基礎上進行統一規范分析,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用這種方法,看看你前100個,1000個,1萬個用戶,看他們是否會長期留存下來。

別急著招增長團隊了,你的指標定好了么?那么,究竟什么時候才能考慮增長這個問題呢?首先我們假設你已經有了一個摸準用戶痛點的產品,假設這是一個電商平臺網站,你的用戶有60%每個月都會回來逛逛,并且下個單購個物,恩,這個假設非常美好。

只有有了這樣美好的留存率,你才應該考慮規模化的問題,執行增長是最后一步要做的事情。

也就是這個萬事俱備的時候,你才能考慮招募增長團隊。

說實話,我的看法和別人有點不一樣,在我看來,如果你還是一個初創企業,還是別養什么增長團隊了。

初創團隊不應該有增長團隊,而是讓團隊里的每一個人去學習增長技巧,把自己打造成增長團隊,而CEO更應該是這個增長團隊的領頭羊。

一個創業團隊需要一個像北斗星一樣指引方向的人,而這個人,從我一直以來觀察總結的規律來看,應該是團隊領導。

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初Facebook剛成立時,許多公司公布的都是注冊用戶數量,比如說MySpace還有Compact,通通都是公布的注冊用戶數量。

但小馬哥公布的是月活躍用戶數,這個數據是他在公司內部大力推行的,他要求我們讓所有網民都來用Facebook,大家注意,是都來用,而不僅僅是注冊一下就完事。

所以月活躍用戶成了我們內外通行的標準,他這么做就是要讓全世界看到,活躍用戶數量才是Facebook真正關心的。

WhatsApp創始人Jan也是一個很好的范例,他公布的數據一直是發送信息的數量。

如果你的產品是一款即時通訊應用,發送數量應該是最重要的數據了,沒有之一。

如果人們每天都使用你的產品,也許聽上去不錯,但是如果他們并沒有把你的產品當做最主要通訊工具,盡管每天都用,但是每天就發一兩條短信呢?所以Jan公布的是發送數量。

同樣,AirBnB公布的數據則是預定晚數,他們在TechCrunch上發表的所有信息圖里也都是這個數據,他們拿世界上最大型的連鎖酒店作為比較基準,和它們比較預定晚數。

上述我所列舉的每一個公司,各自都有不同的指標,并不是所有類型的產品都要去看月活躍用戶數量,對于eBay而言,他們的指標是總銷量,就是人們在eBay上究竟購買了多少商品。

當時外界許多人往往基于收益來考量eBay,事實上知名市場分析師班尼迪克·埃文斯(Benedict Evans)就用這種收益為基準的方法來分析Amazon的平臺業務和自營業務。

但是eBay是一個平臺型的企業對不對?eBay的實際交易量可能是收益的10倍,所以收益為基準的評判方式并不合適,我在eBay任職的時候,交易量才是eBay真正的指標。

因而我們可以總結一下,不同的企業想要尋求增長,需要設定不同的指標,定下合適的指標非常重要,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跟著指標走。

為什么我要強調指標呢?因為一旦你的團隊人數大于2,你就沒辦法完全管住團隊的每一個人了。

相信我,我現在手下大概有100人,我根本沒辦法一一顧過來,只能靠一種影響力。

我或許可以和其中某一個人說,你要做這個那個吧啦吧啦。

但是其他的99個人,肯定是自己愛干嘛就干嘛去了。

而且如果沒有指標,說起公司最重要的事情,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看法。

比如說在eBay,很容易就會出現這種混亂的情況,這個人說:你懂什么?利潤才是最重要的!那個人說:買家數量才最重要好么?然后又有人反駁:不對,是賣家數量!這時候Pierre、 Meg還有John這些eBay核心領導就會站出來指正:大家都聽我們說,我們真正的指標是毛商品價值量,還有我們網站上活躍的電商在全球占比,這才是我們公司最重要的指標。

搞清楚指標,這意味著哪怕員工們磋商問題而你不在,又或者當他們自個兒死盯著電腦考慮開發新產品或者新功能的時候,腦子里清清楚楚地知道,公司發展的目標是總交易量,不是利潤,更不是什么注冊用戶數!除非他們成為長期活躍用戶,否則注冊用戶數沒什么意義。

還有一個很好的例子,2004年我在eBay的時候,我們改變了推薦新用戶的獎勵方案,獎勵介紹人這個法子在現在看來可能有點過時,主要就是給那些給你網站帶來新流量的人支付一筆介紹費,這可以為你帶來一大批營銷人員。

注意營銷手段,心動時刻是什么你知道么?過去我們為確認注冊用戶支付獎勵,所以介紹人們只顧著把用戶拉來注冊,于是我們改變了獎勵條件,只為活躍的確認注冊用戶付費,所謂活躍的確認注冊用戶,就是說確認賬戶之后,還要參與過競價或是買賣商品。

我們通宵折騰出這個調整,結果一下子失去了大概20%的確認注冊用戶,這些人只是被拉來注冊的,但是ACRU(產品勤搜指數)卻只跌了5%左右。

我們欣喜地發現,CRU和ACRU的比例在上升,ACRU的增長率也在迅速累積。

原因很簡單,如果你想提升CRU,比方說有人搜索一個蹦床,你將他們引導到注冊頁面,他們認為必須要先注冊并確認注冊才能購買那個蹦床,于是才去注冊;如果你想提升ACRU,你完全可以引導用戶到eBay的蹦床搜索結果頁面,這樣他們就能夠直接看到自己想買的東西,很興奮地開始主動搜索查看,等他們看夠了想買了自然就會去注冊。

如果你只是一味提升CRU,一開始就把人家拉去注冊界面,那么或許就會錯失讓他們體驗到一瞬間驚艷的機會,這個瞬間我們稱之為心動時刻。

這就是我們下一個要考慮的問題:怎樣引導用戶獲得心動時刻,讓他們一下子就為你的產品著迷。

我想問大家,當你們注冊Facebook的時候,你們覺得心動時刻是什么?學生:看見朋友。

看見朋友,對,就那么簡單。

我和很多公司都這么說過,他們其實把問題想得太復雜了,我來告訴你心動時刻到底有多簡單——你在Facebook上第一次看到一張好友照片的時候,禁不住感慨:天哪,原來這個網站是這樣的——這個時候,就是你的心動時刻。

小馬哥曾在YC談論如何讓用戶在14天內獲得10個好友,他之所以這么積極讓用戶迅速獲得好友,就是為了盡快讓用戶獲得上面所說的心動時刻。

一個社交網站的頭等要事,就是把你和好友們都聯系在一起,否則,你的好友動態就動不起來,你就不會有興趣再回來網站。

所以Facebook的心動時刻就是你看到好友頭像的那一刻,以及我們為了增長所做的一切努力。

你可以觀察下LinkedIn或是Twitter還有WhatsApp的注冊流量,你會發現所有這些服務著眼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你想要關注的,想要聯系的以及想要發送信息的那些人都盡可能快地展示給你,這對于Y軸數字(月活躍用戶數量)的增長而言最最關鍵。

你也可以想想Airbnb 或者eBay,它們的心動時刻是發現一件奇特的物品,比如說你可能會在eBay上看到佩茲糖果盒(PEZ dispenser)或者是壞掉的激光筆,還有那些你非常非常在乎,特別希望得到的東西,當你在eBay上看到你曾錯過的那些美好,看到那些特別想要收藏的東西時,那一刻那便是eBay的心動時刻。

Airbnb也是一樣,當你瀏覽Airbnb時,你看到一個排行Top1的炫酷的房子,只要想一想你可以呆在里面你就會興奮非常,當你穿門而過的那一刻,便是Airbnb的心動時刻。

反過來說如果你是房主,當你把房子掛在Airbnb上,收到第一筆付款的時候,那便是心動時刻。

eBay也是一樣,你把物品掛在上面出售,當你收到第一筆付款的時候,便是心動時刻。

大家可以去問問Airbnb的CEO Brian Chesky他是怎么想的,他在Airbnb上的旅行時光我想已經被太多人分享過了,內容特別戳興奮點。

他之前就談了足足三節課的時間,他特別善于談論心動時刻,并且讓他的用戶感受到愛、喜悅等等正能量。

想想你產品的心動時刻是什么,然后盡可能快地把它呈現給你的用戶,只有這樣你才能夠往上和藍線靠近,想把留存率從60%提升到70%并不難,但前提是你能夠讓用戶找到心動的感覺,讓他們離不開你的產品。

增長有技巧,優化需謹慎 第二個需要思考的事情,也是在硅谷幾乎每一個人都會犯的錯誤,就是一想到增長,就忙著優化。

我最喜歡舉的一個例子是通知,再強調一遍,我跟很多公司都談過這個問題,也都建議過他們,不要忙著優化通知!幾乎每一家公司一提到通知,都會說:哦,用戶收到的通知太多了,我覺得要優化下了。

好吧,難道你的核心用戶離開你的網站就因為他們收到太多通知了?別鬧了。

所以那你為什么還要去優化它呢?他們可能都是成年人了,知道怎么過濾怎么屏蔽怎么篩選!你需要關注的是邊緣用戶,那些一天,一個月甚至是一年里都不會收到一條通知的用戶。

在打造一款優秀產品的時候,一切以核心用戶為主,這當然沒錯,打造一款超棒的產品當然要去為那些用你產品用的最多的人做優化。

但是,那是初期要做的事情,一旦到了增長環節,就別操心那些一直用你產品的核心用戶了。

我們來看看新用戶、復活用戶(30天都沒在線,后來又突然回來了的用戶)還有重復用戶。

我見到過的幾乎所有產品都有一個同樣的現象,一旦進入增長環節幾年,達到合理增長的時候,就會發現復活用戶和重復用戶在新用戶賬戶中占據了主導地位。

并且那些重復和復活用戶,好友數都很少,所以也很難找到新的好友,更無法在Facebook上擁有龐大的好友圈。

所以我們需要關注的頭等要事,是讓他們找到10個好友,無論多少都成,只要他們需要。

所以多考慮考慮邊緣用戶,而不是一想到增長,就開始瞎操心。

所以,執行增長的時候,你真正需要考慮的是,你公司的大方向,也就是指標。

如果公司每一個員工都能圍繞這個指標思考問題,按照這個指標去做產品,指標就會自然而然得到提升,長年累月下來,你的公司就會取得成功。

另外順便說一下,別挑花眼了,所有待選指標彼此可能都是有關聯的,所以放心大膽地挑,你覺得最好的,或者和你的目標、價值觀最一致的,都可以果斷嘗試。

但事實上,日活躍用戶和月活躍用戶有著極大的關聯,我們關注其中一個就足夠了,內容分享數量同樣和用戶數量有著極大關聯,猜猜看為什么?你加了個用戶,他很可能就會分享內容。

所以,很多事情歸根結底都是相關聯的,選個適合你的指標,一路堅持下去就OK了。

找好大方向,清楚自己產品的心動時刻,用戶一旦經歷了心動時刻,自然會沿著你的大方向走。

然后你要好好替邊緣用戶考慮,而不是光想著你自己。

以上就是我認為執行增長時最重要的幾點,首先要有一個指標。

面向國際化,策略要跟上有一個捕鼠器市場,你在這個市場擁有壟斷地位。

這是一個消音捕鼠器,你可以事先把它放在床下,如果晚上有老鼠溜到你床下,這款捕鼠器可以殺死老鼠而不把你吵醒。

這就是你的利基市場,你的捕鼠器比市面上任何一款產品都要好。

如果在硅谷,通常這個時候,每一個人都會認為既然產品這么好,就沒營銷人員什么事兒了。

我還是個物理系學生的時候,也曾以為銷售人員可有可無,你們工程專業的學生估計也一樣,你們肯定也認為我們是對周圍人一點用都沒有的糟糕存在。

“只要搞定了產品,酒香不怕巷子深。

”這就是在硅谷比較普遍的魔咒,我對這句話持絕對懷疑態度,我認為你必須得營銷。

我想要說的第一條策略,就是國際化,Facebook的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曾公開表示,Facebook的國際化進行得有點晚,這一點我非常認同。

眾多國家的復制和山寨無疑是我們在長期增長中遇到的最大的阻力,亟待解決。

一家著名的公司就曾表示在他們的HTML中,發現了Facebook.css的存在。

類似這種情況還有很多,就在Facebook著力于本土發展的時候,Mixie、 Cyworld、Orkut等等明顯抄襲了Facebook的社交網站在全球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所以國際化是我們必須努力突破的重要環節,而這些環節的突破對于增長非常重要,Facebook一開始僅僅在大學校園中流行,在每一所它覆蓋到的大學里進行著突破,當Facebook從大學擴張到高中的時候,那時我還沒有進Facebook供職,那時候Facebook確實處于動蕩期,因為人們都在質疑公司的生存可能性,以及公司文化的生存力。

后來,就在我加入Facebook之前不久,Facebook開始從高中向大眾領域擴張,那段時間也是一個動蕩期,那段時間里我們完成了5000萬的增長,然后遇到了瓶頸。

緊接著,Facebook內部開始騷動起來,大家都在質疑社交網絡能否擁有超過1個億的用戶數量,現在聽起來大家可能有點不可思議,1億用戶量才多大點事兒,至于么?但在當時沒有誰曾實現過這一數字。

大部分社交網絡的用戶量都在5000萬到1億之間,我們開始懷疑1億這個大關究竟有沒有可能突破。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增長團隊成立了。

Chamath把我們聚在了一起,其實他曾在多個場合公開表示想要開除我,但是如果沒有Chamath,我想我們沒有一個人還會呆在公司,我們真可以算是一群很怪的人,但是我們最終留了下來,并且做出了成果。

歷數我們所做的事情,真正從根本上推進了增長的有兩件:一是兩周之內關注10個好友,二是幫助用戶找到心動時刻。

這些事情是Zuck推進的,因為當時我們都忙著做分析,Zuck就說:“親,考慮考慮因果關系好么!我們得考慮關聯性好么!你真的認為如果沒有好友添加,他們會在Facebook上活躍么?你太天真了。

”第二件事情是關于國際化——這是我們要突破的另一個增長障礙。

在推進增長的過程中,我認為我們有兩件事做得很好:第一件是即使我們的國際化進行得晚了,且因此鴨梨山大,但我們還是成功了,并且我們的國際化是可擴張的,雖然一開始進展緩慢,但是我們夯實了基礎,步伐越來越快。

我們在網站上導入全部字符串,構建出自己的翻譯提取腳本,然后創建了社區翻譯平臺,所以我們不僅有專業的翻譯人員翻譯網頁,還能夠讓所有的用戶參與翻譯,我們在12小時內翻譯出了法語版。

現如今我們已經完成了104種語言的Facebook版本,其中超過70%的翻譯是在社區翻譯平臺上完成的。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花了一些時間建立了一個平臺,而這個平臺又推動了我們的擴張。

第二件事情是,我們優先考慮了正確的語言。

那個時候法、意、德、西班牙四種語言是主流語言(中文也是主流語言,但是我們在中國被墻了,只能不作考慮。

)但是我們看看這個語言名單——這是現如今的主流語言名單。

意大利語已經不在這個名單上了,法語和德語的地位也岌岌可危,去年我們在北印度的用戶量卻翻了兩番。

目光短淺,光憑眼下格局就著手布局是所有社交網絡都容易犯的錯誤,而我們建立了一個有擴張性的翻譯框架,允許我們翻譯成各種語言的版本,所以我們能夠對未來的一切變數做好準備。

病毒式擴散,你必須學會擁有我們聊聊病毒式擴散吧,我覺得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病毒式擴散,Adam L. Penenberg寫過一本相當棒的病毒營銷案例大全《病毒式營銷(Viral Loop)》,書中詳細講述了很多公司的病毒式營銷案例,我非常鼓勵大家買這本書,如果你對病毒式營銷或是廣告感興趣的話。

“現代廣告之父”大衛·奧格威(David Ogilvy)關于廣告傳播的書也很棒,書的第七章他說到一個創意:用強力膠把小汽車粘在廣告板上,以此宣傳強力膠,激起人們的購買欲。

這創意真是絕了!他的書中還有很多像這樣富有創意的東西。

關于病毒式營銷,Facebook首任總裁肖恩·帕克(Sean Parker)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我剛加入Facebook的時候他告訴我,要從三個角度考慮產品的病毒式營銷:第一點是有效受眾,就是說你得考慮有多少人是你能通過病毒式營銷手段影響的。

第二個是轉化率,第三個是頻率,這些都為你提供了一個病毒式營銷產品的基本概念。

Hotmail就是一個病毒營銷的典型范例。

記得Hotmail剛上線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郵件公司了,它們基本上都在傳統廣告上大把撒錢。

在那個時候,人們沒辦法擁有自由的電子郵件客戶端,用戶必須和ISP綁定,在這種情況下,Hotmail和其他的幾家公司上線了,他們的客戶能夠隨時隨地登陸客戶端,無論是圖書館的網絡或者是校園網,你都能成功登陸郵箱。

對于每一個郵件使用者而言,這都是一個非常棒的價值主張。

當時很多大型公司都會花費巨資在電視、廣告牌或者是報紙等媒體上做廣告,但是Hotmail當時沒那么多資金,所以他們必須尋找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

最終Hotmail嘗試在每一封郵件下面都加上一條鏈接,鏈接內容是:“Hotmail,讓您自由收發郵件。

”有趣的是,Hotmail的有效受眾量其實并不高:你一次只給一個人發送郵件,你不一定會有一個大的有效受眾量,也許你發了一些這種病毒式擴散的郵件,但我不確認我會點擊你的鏈接。

但這個時候頻率是很高的,因為你一直在給相同的一群人不斷發郵件,這就意味著每天你都會讓他們一次、兩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看到你的鏈接,很容易混個臉熟,讓他們對你的鏈接留下印象。

轉化率同樣也非常的高,因為人們不喜歡ISP綁定的電子郵件。

所以最后Hotmail就像病毒一樣蔓延開來,以其極高的頻率和極高的轉化率。

還有一個例子是Paypal,Paypal很有意思,因為它有兩個網站,一個是賣家網站,一個是買家網站。

還有一點也很有趣,Paypal的病毒式的增長模式來自于eBay。

你可以有很多很多途經來做病毒營銷,并且看上去不太像病毒式營銷方式。

如果你直接告訴用戶,會向他們返錢,我想轉化率可能不會很高,頻率不會很高,有效受眾量也不會很高,但是Paypal卻這么做了,只要你能把朋友忽悠來注冊,Paypal就送錢給你,這使得他們很快在買家用戶端病毒式傳播開來。

他們都不需要專門花錢雇傭銷售人員,因為只要我告訴你,你幫我傳播我就給你錢,你何樂而不為呢?如果有人告訴你,只要注冊這個東西就可以得到10美金。

如果是你,你會不去注冊么?轉化率高,這就是Paypal之所以在買方賣方都能夠病毒式傳播的原因。

不是因為他們的頻率高,也不是有效受眾量高,大家能聽明白么?有人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Facebook也是通過這些方式進行病毒式傳播的嗎?我要告訴大家的是,Facebook并不是通過郵箱或是其他類似媒介進行病毒式傳播的,Facebook的傳播純粹是靠著人們口口相傳。

Paypal和 Hotmail有一點很有意思,它們通過發郵件給傳播對象,從而進行傳播。

但Facebook不一樣,如果對方壓根就沒用Facebook,Facebook就沒辦法和對方產生聯系。

幾乎人人都覺得Facebook的成功是因為病毒式營銷,但事實上它的壯大,靠的是口碑營銷,因為它是一款相當棒的產品,你忍不住想要和朋友們分享。

課間問答:Q:之前兩個例子中您有提到一開始有效受眾量不高,我想問一下,隨著產品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使用這兩款產品發送短信的時候,有效受眾量會變得越來越高嗎? A:首先我要說的是,你只能給一小波人發送郵件。

如今很多大規模病毒引擎,可以把人們的通訊錄直接導入進來,然后給所有人發郵件,或是給每一個人的Facebook好友發點什么東西,相比較這些手段,你的有效受眾量也就相形見絀了,哪怕你不斷地發,我們還得考慮你發去的每一封郵件,有多少案例成功了。

但是從公平的角度來看,當更多的人收到郵件,并且注冊Hotmail,他們會發出更多郵件,這樣越來越多的人就會使用這個產品,產品的增長也會越來越成功。

Q:轉化率難道不重要么?A:當收到Hotmail郵件的時候,你點擊鏈接就可以直接進入注冊了,但如果在廣告牌上看到宣傳,你需要記住網址,然后進入網站,輸入地址,找到注冊按鈕,才能點擊注冊并完成注冊。

任何可以減少阻礙、增加流量的事情,都不要大意地去做吧!把廣告從線下搬到線上,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優化過程,增加流量。

 Q:頻率與轉化率有關聯么?A:當然有關。

如果你給一個人發送同樣的郵件,不斷地發,里面是一樣的內容,就拿Facebook來說,同樣的廣告你發送的次數越多,他們點擊的可能性就越低,這就是我們為什么需要不斷更新、創新內容,怕的就是審美疲勞。

橫幅式標題廣告和新聞推送也是一樣,當你第五十次在你的新聞推送里看見關于IQ的內容的時候,你肯定再也不愿去點擊了。

郵件也是一樣,如果你一次次發出一樣的郵件邀請,轉化率反而會降低。

你給一個人發出同樣的信息越多,他們轉化的可能性就會越小,這是一條基本原理,對于所有在線營銷渠道都適用。

接下來看看病毒性傳播的第二種方式,這是一個叫Ed的人提出的,相當棒。

Ed如今在Uber負責增長團隊,他也曾經在Facebook負責過增長團隊,更早的時候他是斯坦福大學MBA的學生,他也上過類似我們今天這樣的課程,講到了病毒傳播,并在課上進行了可病毒性傳播的產品的構建。

Uber最有意思的是,他們對于司機的重視簡直讓人咋舌,因為Uber的市場是雙邊的,他們需要足夠的司機,這是他們這個團隊最最重要的重心所在,為此他們甚至不惜代價,把當時世界上病毒傳播做得最好的一個人挖了過來。

通過病毒傳播,我們假設你獲得了一些用戶,然后問題來了,他們中的多少人會導入聯系人進行傳播呢?他們又會進一步傳播給多少人呢?然后有多少人又會去點擊?這些點擊的人里,又有多少會導入聯系人呢?本質上你應該是希望注冊了你的人可以向親朋好友宣傳,你希望他們可以傳播給所有聯系人,而不是一個兩個。

然后你會期待這些人中又有很多人會去點擊,然后注冊。

如果你把以上每個過程的比例或者數字相乘,得出的就是增長曲線在這點的斜率。

舉個例子,我們假設每當一個人導入的時候,同時有100個人收到了邀請,然后有10%的人點擊了邀請,然后這些人中有50%進行了注冊,這50%中又有10%到20%的人會繼續觸發聯系人導入的過程,這樣你就得到了0.5到1的一個數值,這樣的一個數值很難形成一個病毒傳播過程。

我們會發現,很多像視頻分享應用Viddy這樣善于促使用戶導入聯系人的應用,都能得到一個大于1的增長斜率,但如果你的產品不能獲得一個高的用戶留存率,斜率什么的就沒有意義了。

你需要關注你的整個邀請流程,看看每一次導入有多少人收到了,有多少邀請得到了點擊,而這些點擊又有多少轉化成了注冊,這些注冊用戶又有多少導入了聯系人進行邀請,這樣你才能了解你的增長斜率。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去考慮留存率,而不是一味思考病毒化傳播,在保證每一個注冊了你產品的人,都愿意繼續使用下去的時候,在留存率得到保證的時候,再考慮病毒化也不遲。

搜索引擎要優化,信息推送不能差接下來我們還要說幾點:搜索引擎優化(SEO)、電子郵件、短信還有信息推送。

做SEO的時候,你需要考慮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對關鍵詞的研究,大多數人這塊都做得不夠,之前我說過我做了一個雞尾酒網站,我花了一年的時間來做優化,希望它在“雞尾酒制作”這個關鍵詞的搜索結果中排名更靠前,但事實上在英國幾乎沒有人會去搜索“雞尾酒制作”這個詞,每月搜索量只有寥寥500次左右。

我讓我的網站在這個關鍵詞的搜索結果中占據了榜首地位,這樣看起來似乎不錯,但是一個月只有500個訪問者,簡直不科學。

后來我發現,在英國,幾乎每個人都會搜索“雞尾酒秘方”,而在美國,幾乎每個人都會搜索“酒水秘方”,我優化錯了關鍵詞。

因此,你必須先做好第一步的關鍵詞研究。

關鍵詞研究包括研究人們會搜索哪些關于你站點的關鍵詞,多少人會搜索這個關鍵詞,有多少人在和你爭奪這個關鍵詞的排名,以及它對你的價值有多大。

你要考慮到供應、需求還有價值,帶著這些考量來進行關鍵詞研究,找出最適合你的關鍵詞。

現在有很多超級棒的工具可以幫助你進行研究,老實說最給力的還是Google AdWords的關鍵詞規劃工具。

關鍵詞搞定之后,接下來的關鍵就是鏈接了,對于SEO來說,Pagerank相當重要,Pagerank是Google排名運算法則的一部分,曾是Google用來衡量一個網站的好壞的唯一標準。

現在,在Google的排序算法中,已經摻入了更多其他的因素,比如說,人們是否搜索你的網站,或者是錨文本鏈接是如何分布的,如果你試圖作弊,弄一些垃圾鏈接,算法會察覺,并做出處理。

空白網頁空白文本之類的作弊手段,現在都已經不再起到作用了。

其實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從權威網站獲得外鏈,從而讓你在Google的排名靠前,然后你需要在你的站內設計好內部鏈接分配,提高搜索效率。

2007年9月,Facebook啟動了SEO計劃,同年11月我加入了Facebook。

啟動SEO之后,盡管我們優化了公開用戶資料頁面,但是并沒有給Facebook帶來多少流量,我加入之后,開始思考問題的癥結。

我發現用戶想要進入任何公開的用戶資料頁,只能通過點擊頁面底部的鏈接的方式,然后點擊其中一個博客文章,然后點擊作者名,再拐彎抹角地通過這個作者的好友列表到達他好友們的資料頁。

結果呢?Google就覺得:“好吧,這些頁面肯定有意被隱藏起來的,估計沒什么價值了,沒必要給什么排名啦。

”于是我們趕緊做了改動,增加了一個目錄,讓Google可以迅速到達站點的每一個頁面,只此一舉,我們把通過SEO帶來的流量擴大了100倍,真的是非常非常簡單的改動,僅僅優化了內部鏈接,就帶來了這么大的好處。

最后我們考慮到的是大量的工具和站點地圖,還要有正確的標題,這些都能影響到你在網上的排名。

在我看來,對于電子郵件而言,25歲是個分水嶺,一般來說25歲以下的年輕人都不太用電子郵件了,他們會去用WhatsApp、手機短信、或者是用SnapChat之類的閱后即焚聊天軟件,當然還有Facebook,反正不是電子郵件。

如果你面對的是稍微年長一些的群體,電子郵件還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青少年人,甚至很多大學生都已經很少用電子郵件了。

大家可以想想你自己,你用即時通訊軟件是不是很多?用電子郵件是不是很少?你們可能也有人會大量使用電子郵件,因為你們在硅谷。

接下來我們來探討電子郵件的使用方式,其實電子郵件、短信,信息推送可以歸為一類,使用它們都要確保送達率,你的郵件必須確保能到達用戶的郵箱,如果你發送了一堆垃圾郵件導致IP被封,或者和你共用主機的豬隊友發垃圾郵件造成IP被封,你發的郵件就會被默認歸入垃圾郵件夾,你的郵件發送也就失敗了。

最終你可能被屏蔽,郵件也會被退回來。

所以關于郵件的知識是你必須掌握的,你從發送郵件的服務器得到反饋的時候,無論是500系列(服務器錯誤)還是400系列(客戶端錯誤),都需要應對得當。

如果反饋郵件丟失,再嘗試一次或者兩次就不要再嘗試了,因為你如果不斷地對用戶進行騷擾,郵件服務公司會把你加入黑名單,以后你的郵件就只能出現在垃圾郵件箱里,你再想從黑名單出來可就難了。

這不是危言聳聽,要是你不慎因為一個垃圾鏈接被抓,或者什么類似的原因被抓,你都很難再出來了。

想要一直保證你的郵件能安全到達,你需要做一個高素質的公民,掌握發郵件的方法和度。

上面我說的要領,對于信息推送和短信同樣適用。

短信的話,你可以通過灰色路由(grey route)購買短信流量,和手機號綁定,再從電腦上通過某些工具把短信群發出去。

這種做法一開始會湊效,不過發出去的短信往往會遭到屏蔽,我已經看到過太多的公司犯了這種錯誤,他們天真地認為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增長,但事實上如果你沒法讓你的電子郵件、短信或是推送信息成功送達,就等于是白忙活一場。

還有推送,如果你總是干擾用戶,凈給他們發送些他們毫不關心的推送,并且沒有給他們屏蔽的權限,他們就會完全屏蔽掉你的產品,你就再也沒法發任何推送了,并且一旦他們屏蔽掉你之后,你再想把人哄回來,可就難上加難了。

因此,對于郵件、短信和信息推送來說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送達,如此,才能去談打開率和點擊率。

這時候一個引人注目的標題就很重要了,你要吸引人們打開你的郵件。

接下來,你還要促使人們點擊鏈接。

幾乎所有人都把精力浪費在郵件營銷上,但在我看來他們發的都是些垃圾郵件。

時事通訊什么的也蠢透了。

別去搞什么時事通訊,因為這意味著給你站點上的每一個人發送同樣的信息,剛注冊的人和使用你產品超過三年的人,他們會需要同樣的郵件信息么?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你可以做的最有效的郵件就是通知郵件,那么你應該發送什么呢?你應該向用戶們通知些什么呢?這一點很重要,但是我們總不太搞得明白。

作為Facebook的用戶,我不希望每受到一次點贊,Facebook就給我發郵件通知我,我受到過太多的點贊了,因為我的Facebook好友簡直不要太多。

但是對于一個新用戶來說,收到第一個贊的時刻,就是他的心動時刻。

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所有可能的渠道發送通知信息,無論是電子郵件、短信還是信息推送,但是對象要特別注意,我們只對那些活躍度低的,或是長時間不回來的用戶開啟這種信息推送,因為他們登陸不頻繁,發送再多的通知也不會構成干擾。

所以說,我們要多設身處地地思考。

在使用郵件、短信和推送信息的時候,第一個就考慮到底應該發送什么樣的通知,接著你需要思考的第二件事情是,怎樣提高點擊率。

當有人第一次進行跨界交易的時候的通知,是我在eBay看到的點擊率最高的郵件之一。

那個通知真的很棒,因為它太及時了,就像人一瞌睡你就遞過去枕頭一樣。

總結一下,你要確保你有一個高的送達率,然后要關注通知,無論郵件和短信還是推送信息,都要盡可能保證點擊率。

最后我想用一句名言來結束我們的課程,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名言,是巴頓將軍說的,大家可能覺得這句話有些老掉牙了,有點太極端了,但是這句話真的很棒。

“今天瘋狂執行的好計劃,遠勝于明天的完美計劃。

”還有另外一種思想,是Chamath和小馬哥都一直灌輸我們的,就是要速度行動,不要害怕打破陳規,如果你愿意比別人做更多的實驗,如果你比別人更渴望增長,如果你肯拼盡全力,為了每一個客戶的增長熬夜奮斗,那就放心大膽去做吧!去實驗,去把握數據,不斷不斷地去做,你一定會飛速增長。

小馬哥曾說過,我們之所以能贏是因為我們比別人更渴望贏,我非常相信這句話。

我們很努力地工作,我們并不是有多么的聰明,也不是之前有過多少經驗,我們只是很努力很努力地工作,快速地執行。

在這里,我強烈希望你們也能如此,能不能完成增長,一切都掌握在你們自己手中。

07-16

下一篇:注意7件事,中國創業公司可贏得國際市場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傳統企業轉型遭遇溫水煮青蛙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无码精品免费专区| 寂寞少妇做spa按摩无码|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av无码|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无码av波多野按摩|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内射|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亚洲色偷拍区另类无码专区|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久久| 无码专区—VA亚洲V天堂| 亚洲 无码 在线 专区| 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伊人天堂av无码av日韩av|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狼人无码精华AV午夜精品| 人妻aⅴ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性色|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天堂Av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免费| 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熟熟妇丰满人妻啪啪软件| 性生交片免费无码看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 久久久久久无码Av成人影院| 无码毛片视频一区二区本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