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11月5日,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主辦的第四屆全球CEO發展大會在上海開幕。
在主題為“移動互聯時代,傳統企業如何高效升級”的正和島專場論壇上,PPTV創始人、知卓投資董事長陶闖做了主題演講。
陶闖從1998年開始觸網,服務過微軟,創辦了3家企業:三維公司、PPTV和知卓網絡。
在演講中,他分析了阿里巴巴的四個發展階段,認為馬云抓住了人口經濟、采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最終獲得了成功。
而雷軍亦走了同樣的一條道,所以小米目前估值高達數百億美元。
以下為其演講內容的主要內容:1.馬云與雷軍的“農村包圍城市路線”阿里巴巴上市在華爾街引起了軒然大波的,不是馬云的市值,而是當天敲鐘的時候,大家找不到馬云,8個人敲鐘都是馬云派出去的任務。
馬云告訴華爾街一件事,企業的成長不是靠個人,靠的是一場人民戰爭。
阿里巴巴發展的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非主流人群購買非主流商品。
淘寶1998年成立時,中國網絡環境還是比較糟糕,當時能上網的一幫大學生,他們到網上找線下買不到的東西、便宜貨,叫非主流人群買非主流商品。
第二個階段,主流人群買非主流商品。
當這些非主流人群成長了5到8年后,已經成為社會最有力量的一幫白領。
這是馬云非常大的轉折點,大概在2005年前后,這也是當時百度和騰訊上市的時間。
第三個階段,主流商品開始進入淘寶。
當主流人群上淘寶買非主流商品以后,就是主流的商品供應商自己開始要上淘寶了。
以前沒有人覺得要上淘寶,因為上淘寶都是一幫屌絲,上去影響品牌形象。
當主流人群上淘寶之后,主流商品也開始進入淘寶。
這個就是在2009年。
第四個階段,主流人群開始進入主流商品。
主流商品進入淘寶以后,非主流人群更希望到淘寶上面購買,價錢更便宜。
一直到2011年,變成主流人群開始進入主流商品,都在淘寶上形成這個平臺。
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大家看看這個時間軸的發展,實際上走的是一個什么路線呢?大家可以看到,可以說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
馬云的成功是80和85后屌絲成為社會主流以后,才讓阿里巴巴和淘寶占有一線。
大家知道阿里巴巴什么時候開始盈利的? 2011年才開始第一次盈利。
阿里巴巴盈利歷史目前不超過24個月,前面燒了十幾年的錢。
這里我想給大家分享的就是人口經濟一件事。
當時我在微軟工作的時候,微軟看整個行業布局,主要就是看的人口,最后購買。
無論我們任何行業,最后還是大眾的購買。
中國的經濟如何匹配馬云這個成長過程?下 邊一張圖,左邊是2012年和2022年中國城市家庭用戶數的占比,右邊是家庭的消費占比情況。
這里分成4個階層,藍色我們叫做相對貧困階級,這個貧困階 級家庭收入在6萬人民幣以下。
紅色是6萬到10萬,把它叫做大眾階級。
綠色現在指10萬到23萬,23萬以上,我們叫富裕階級。
2012年整個家庭配比, 基本上10萬收入以上可能在17%,83%的用戶收入不超過10萬的。
10年以后,這個數據一個比較大的變化,中國整個中產階級,收入在10萬以上的家庭 收入和能夠占到65%的比例,2/3的人進入中產社會。
美國告訴大家,家庭平均收入4萬美金,美國家庭平均收入已經達到中國我們現在說的富裕階級的分界線,美國經濟和中國經濟并不在一條線上。
這個之所以馬云成功到現在,就是因為大眾,我們自己理解不了那百分之七十幾的人群。
如果再往回推10年,中國就是整體屌絲市場。
今天在座要看,到底我們下一個階段,未來5年到10年,我們到底中國消費階層在哪里?我們一定要順勢而為,抓住這個消費人群。
再 看第二個例子,那就是雷軍。
小米大家現在看到,目前已經占到中國手機市場的NO.2,成為全球的第3名,僅次于三星、蘋果。
雷軍目前沒有一家代理,沒有全國分銷,沒有總經銷,沒有一 家門店,甚至沒有一個銷售人員。
這家公司又是一次屌絲逆襲,你們跟雷軍談的時候就知道,雷軍當時看到中國什么手機市場?中國手機人群目前6個億,大量中國手機人群使用山寨手機,中國是山寨手機的天下。
雷軍出手首先打的就是山寨手機市場。
所以,雷軍走的路和馬云走的路完全一樣的路徑,農村包圍城市。
2.跳出井口,看看大眾消費者需要什么剛才提到一條,人口經濟是我們大家要發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
到了互聯網,為什么現在大家覺得互聯網思維非常非常糾結,就是我們掉在井里,不知道外面人用什么。
互聯網第一代時間是2000年,當時美國雅虎誕生起來,中國有新浪。
2006年是中間一個小高峰,出來百度和騰訊,2014年就是阿里巴巴。
2014年不僅是阿里巴巴,2014年給我們大家都來了一個非常大的機會,而且是移動互聯網的元年。
此前,馬化騰在他們員工大會說移動互聯網才是真正的互聯網。
我們要自己跳出井口,看看大眾消費者需要什么。
移動互聯網是目前PC互聯網10倍以上,未來移動互聯網中國的市場是美國的3到5倍,而且中國真正要出一家全球公司,就在移動互聯網里面。
今天我很希望我們在座的今天這個房間里能出一位移動互聯網的世界級的人士。
3.咱們到底怎么面對互聯網思維的重構?互聯網思維,跟傳統企業我們發現有不太一樣的地方。
傳統企業我們以前拼得非常辛苦,比如說外灘上拿了一塊地,地產絕對真實。
我還開了一個店,外灘上人流很多,賣什么都賺錢。
但是今天不一樣,那個店大家進去以后,可能看看東西,拍個照片,回來以后就淘寶上面買了。
所以,互聯網時代,你本來的優勢,反倒變成最大的障礙。
開的門店越大的,現在頭發白的比我還要快,頭發掉的比我還要多。
因為以前的引流模式現在不存在了。
以前打渠道,現在互聯網渠道是透明的。
移動互聯網催生兩個模式我們看看重構的模式,移動互聯網催生兩個模式。
第一就是O2O,就是線下企業往線上走。
大家看快的打車和 滴滴打車目前用戶人群達到1.5億以上。
1.5億人在滴滴打車,不僅使用滴滴打車,而且有一個帳號,有一個銀行帳號,支付是用銀行帳號支付。
大家想想,這 家出租車公司,跟一家傳統的、外面的大眾這些出租車公司比,你們都應該知道到底價值不在一個臺階上衡量。
當然滴滴打車到現在還沒有盈利,盈利不是關鍵。
第二個模式,可能更加讓我們睡不著覺。
互聯網催生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這種商業模式可能顛覆了大家的思維。
傳統模式就是供應商、品牌商,找分銷商、找一級代理、二級代理,然后給到渠道。
我把上游控制住,下游忽悠住,上游價格壓低,賺中間這么一個差價,這是傳統的商業模式。
在互聯網里面,不再有甲方乙方的概念,把傳統的上下游鏈條的模式把它打平,變成一個環狀模式。
互聯網思維,把大眾真正作為商業模式最核心,最高端的部分。
你的產品,你所有的服務不以欺騙他為原則,否則移動互聯網公司會把你沖擊掉。
三個不錯的案例:順豐、餓了嗎、PP租車大家知道順豐快遞,快遞是一個苦活,把東西給你扛上去,扛一個冰箱10塊錢還是20塊錢,就是這種傳統的模式。
大家知道物流公司大批的勞動力,開車送達等等。
順 豐做了一件事,就是行業現在引起非常大的爭論。
我個人非常看好這種模式,這種理念太正確了。
順豐發現最后把東西送到你家里,從1樓拿到6樓太耗人力,就把 東西放在你小區門口,你下班以后順帶把東西拿一下。
但是我拿東西的時候,順帶看看小區里面誰買了什么東西,小門店告訴大家,本小區,本周,本日最暢銷什么 商品,用戶有趨同性,喜歡去購買。
現在順豐小門店放了大量虛擬商品,可以掃二維碼,可以直接購買,可以直接給你送過來。
順豐不僅賣商品,電影票、飛機票、理發、洗衣服全上來了,順豐轉型后,不再是物流公司了。
現在順豐說,我給你賣出一個冰箱,你給20%的提成。
如果你有非常資深的上下游管理,思考一下有沒有一種方式,讓你的企業直接抓住入口,形成更有核心的競爭力。
順豐最后不是給人家PK物流公司,所以它有辦法打掉所有其他的物流公司,因為它抓住了入口,它不是送入物流的。
現在舉幾個現在屌絲成立的一家公司。
“餓了嗎”最近今日資本投 資它3億美金。
“餓了嗎”是上海交大出來辦的外賣公司,上海閔行校區商業不發達,有4個人跑出來給大家送外賣。
一般餐廳不愿意送那邊,遠,還找不到,所以 我們搞定這些外賣,一下子交大學生們變成主流客戶人群,然后開始一個一個校園打。
目前告訴大家,現在進入了200多個城市,現在每日訂單30萬,去年交易 額達到100億規模。
現在“餓了嗎”不是外賣了,開始壟斷各個商店,包括你銷售的食品的價格,不好的我不送,你的價格太高了,性價比不好我不送。
是餐廳都怕它,這個就是互聯網典型的打法,叫做先把綁定用戶,然后再倒逼商家。
現在商家和物流,這些餐廳的供應渠道完全靠“餓了嗎”,你來幫我找一找。
這個是在我們眼皮底下發生的事,就是上海兩年的企業,現在的估值10億美金。
它沒有一家餐廳,它不做一頓飯,它也沒有店面,也不交租金。
現在“餓了嗎”很多東西打盒飯,公司訂盒飯1千份,免費。
因為盒飯一打開上面好多美容、理發的廣告,錢是誰給的,廣告主給的。
廣 告主很想打那個企業,那個企業是它的客戶。
如果你想打一個企業的客戶,你把它的員工全部挖掘送盒飯,恨不得每個人給他送10個盒飯,多好的生意。
因為它已 經抓住人口經濟。
這種公司為什么能融資3億美金,這就是這兩個企業,它的模式不再是傳統模式,甲方給我一筆,乙方給我一筆,中間賺一筆辛苦錢。
所以互聯網 是一種很顛覆性的模式。
PP租車上個月融資6千萬美金,估值2億美金。
上海人民還是很有錢的,上海人民很多都有汽車。
中國目前大眾用戶汽車 家里停的車1.5億輛,PP租車打電話過去,告訴各位,你家里那輛車如果沒有用的話,借我一個月,我給你3千塊錢,所有的保修,所有東西我全部檢查,保證 汽車還回來以后一點問題都沒有,因為我負責幫你維修,如果你出差,一天200塊錢,一個月3千塊錢,幫你把車維護好。
PP租車租用大家的車,這個就是移動互聯網一種分享經濟的模式,把大家車連在一起,做出租的一家公司。
這樣的例子目前在互聯網實在太多了。
這個就是模式的變化。
我們到底怎么辦?最后說一下我們到底怎么辦呢?我覺得轉型,咱們不要去看,一定要參與。
第一條,必須自我參與。
參與的方法我們現在看到,當然有大中小企業不同,企業當然有自己轉型有非常成功的。
如果企業比較大,或者現有的業務非常好,很多時候給大家建議,你還是保持現有團隊,按照你按部就班做,洗腦不需要,領導人必須洗腦,你投資注冊另外一家公司做這件事情。
第二就是模式的重構,那個不是那么簡單。
所以我還是認為,兩條腿走路,把你現有的腿還是邁實,邁穩,但是第二腿一定要起步,這個是模式重構的辦法。
第三,當第二條起步的時候,文化跟以前不一樣,所以引導人一定要做兩面派,或者說你是一個跨界的英雄,能夠與時俱進,知道什么東西是對,什么東西在另外一個時代可能并不實用。
所以文化的塑造對于一個輕的團隊非常非常重要。
最后一條,一定要借力資本,像餓了嗎再打下去,大量屌絲使用的時候,它真的可以反手顛覆任何一家公司。
作為有一定資本實力的企業,一定用好自己這張牌,要么收購,不能手軟;要么投入,要大膽。
下一篇:美國創業教父:如何在變化的世界中做真正專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任正非給了誰一個大大的耳光?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